70z

我在深圳当市长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我在深圳当市长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我在深圳当市长

  • 书名:我在深圳当市长
  • 作者:李子彬
  • 格式:EPUB/MOBI/AZW3
  • 标签:传记
  • 时间:2022-10-14
  • 评分:
  • ISBN:9787521721836
    • 我在深圳当市长内容简介

      1. 该书是李子彬同志于1995—2000年任职深圳市长期间的工作回忆录和经验总结。
      2. 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当年深圳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实践,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李子彬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性扭转了深圳经济结构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的局面,奠定了深圳现代产业基础。
      3. 他以卓识远见对这座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加强路、港、水、电、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绘制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蓝图。
      4. “810”事件后,在深圳证券市场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市政府重启证券市场的胆识和成就,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年间,李子彬这届市政府在重典治乱、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全国对深圳经济特区刮目相看。
      5. 这本书史料翔实,叙事清晰,文笔流畅,还原了深圳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段历史。虽然是纪实性的回忆录,但写得生动鲜活,读来趣味盎然。

      我在深圳当市长作者简介

      1.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 1984年7月—1989年7月,任锦西化工总厂厂长。通过“企业整顿”和“五七”技术改造,使这家濒临倒闭的特大型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
      3. 1898年7月—1991年11月,任锦西市委常委、副市长。
      4. 主持编制了锦西市城市整体规划。1991年12月—1994年11月,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分管基本建设、科研。
      5. 1994年11月—2000年5月,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
      6.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深圳现代产业基础。重新编制深圳市总体规划,加强了路、港、水、电等基础设施,绘制出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蓝图。
      7. 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2000年5月—2005年8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8. 2006年12月—2016年12月,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坚持市场化方向、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推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

      资源地址:




      TxT版

      =======================================================
      我在深圳当市长部分试读:

      转型升级

      城市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是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

      深圳能否继续发挥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圳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产业升级的进程。深圳的经济结构必须调整、产业必须升级,这是共识。

      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篇大文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大任务,绝不是领导做个报告、发一个号召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找准目标,持续地采取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加快经济转型,深圳需要找准方向

      来深圳之前,我已经做了三年化工部副部长,分管科研和基建工作,所以对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动态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

      1994年11月我到深圳工作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通过密集座谈、基层调研等方式,对全市各行各业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

      图2.1 1995年1月13日,我(前排左五)和副市长李德成(前排左三)与进村高新企业总经理座谈

      1995年1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和深圳市情,我提出了加快深圳经济转型的方向一方面,对原有的“三来一补”企业进行稳定、提高、升级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和划分,包括六个重要产业,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尤其要突出发展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最大、对传统产业渗透和改造能力最强的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在理念上,我积极倡导“三个一”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市经济第一增长点,一把手亲自抓。

      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调整深圳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任务,作为不断提高经济质量、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未来的希望所在、形象所在、发展后劲所在。

      图2.2 1995年5月2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三来一补”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政府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既是高附加值的产业,也是高风险的产业,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发行为,虽然可以搞出一些产品,但很难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

      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适时地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指南,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引导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抓住一些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予以推动,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市政府当时制定了两个前瞻性的发展规划,一个是《深圳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另一个是1995年4月颁布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当中提出了高新技术方面的重点产业、25种重点产品、70个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思路,指导企业明确了发展方向。

      几年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深圳市的经济质量、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深圳经济增长势头依然不减,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5%,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19.19%。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第一增长点,成为成功阻击亚洲金融危机的利器。

      扎实推进七大配套体系建设,推动深圳经济成功转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人才和科研成果的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要有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以及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治环境的支持。市政府在随后的几年里,着力构建七大体系,系统地支持和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体系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

      这是深圳在全国的创新之举。

      科教兴国的关键是将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解决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那个年代,我国大部分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与市场相脱节,关起门来搞科研。

      至1997年年底,全国有“吃皇粮”的科研事业单位6 700多个,科研人员60多万名,占全国科研人员的70%以上。“吃皇粮”的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大部分不是来源于企业,不是来源于市场。“吃皇粮”搞科研,科研人员一门心思想的是发论文、出样机、评奖、评技术职称,并不太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

      这些科研单位也缺少办企业的人才、经验和资金,缺乏把较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和能力,科研成果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只有15%左右,绝大部分成果都被“锁在抽屉里”。

      这是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的根本原因,是对我国有限的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的极大浪费,经济发展只能走“引进—生产—再引进—再生产”的路子。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建立起自主科技创新体系,只靠引进,不可能在世界上领先,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深圳不搞学院式、宫廷式的研究,强调企业在技术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科研课题从市场中来,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开发什么产品。

      市场对产品性能有什么新要求,企业就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开发的目的非常明确实现产业化、商品化,既能满足客户需求,企业也能赚钱。

      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后,再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加以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发展,从而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为我国普遍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良策。

      市政府制定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市)级的实验室。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凡在深圳建成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市政府补贴资金500万元,建成一个省级实验室,市政府补贴资金300万元。

      到1998年年底,全市共有521家研究开发机构,其中有477家建在企业,占92%

      全市科研人员90%集中在企业

      全市的科研经费90%来源于企业。我离任时,深圳企业中的500多家研究所与全国13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90%左右,深圳市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体系二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政策体系,改善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深圳市政府率先改变了传统的以减税让利为主的政策扶持方式。

      1995年以来,市政府围绕支持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税收优惠、技术入股、人员出国培训、贷款担保、出口信贷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1998年2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旧22条”),汇集了以前实行的优惠政策,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这是深圳历年来力度最大、内容最全面的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文件。

      这个文件的贯彻实施,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99年,市政府对“旧22条”进行了全面修订,出台了“新22条”。

      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投资融资渠道、人才引进、增加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骨干人员持股、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制定了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系统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深圳的“旧22条”和“新22条”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借鉴深圳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市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18条”,北京市出台了“33条”。

      图2.3 1998年2月5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左)

      1999年9月24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修订)的通知》(右)体系三从深圳的实际出发制定人才政策,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并重,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体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深圳市没有一所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只有市政府建的三四所大学和专科学校。

      深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办几十所大学、上百家科研院所。

      为了满足深圳市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和技术需求,市政府决定在人才政策上采取“拿来主义”。

      市人事局创办了“人才大市场”,从1996年开始,每年招收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一万多人。

      市政府决定,凡在深圳各种所有制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人事部门、公安部门给予落户。

      住宅局将高新技术人才纳入微利房分房范围。

      同时,特别注意引进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等高学位、高职称的科技人才,这类专家学者,桃李满天下,引进一人,可以带来一群人,对改善深圳市人才结构,提高知识层次极为有利。

      图2.4 1996年9月,深圳市人事局设立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1996年12月21日,深圳市政府出钱、出地,清华大学出品牌、派老师,市校双方合作成立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随后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合作成立了深港产学研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

      1999年9月10日,由深圳市政府投资、与国内22所重点大学合作建立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奠基。

      建成后,深圳免费为这些重点大学提供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免费为他们提供中间试验的设备。

      “名校在深圳,汇聚高新区”“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这些研究院和虚拟大学园后来得到快速发展,为深圳市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大批科研成果在深圳实现了产业化。

      体系四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建立技术来源体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要有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二要有技术来源,三要有大的资金投入。

      从长远来看,深圳必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开发基地,但是,深圳当时的科研自主开发能力较差,如果从建立实验室开始,经过小试、中试再实现产业化,10年就过去了,我们等不及。

      所以,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一方面,突出引进国内、国外的高科技成果和高级人才,采取“拿来主义”发展自己。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外跨国企业集团来深圳市独资或合资建厂

      从国外大公司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

      加强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科研成果,使之在我市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把深圳建成将国内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另一方面,加快本市企业的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同时,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在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组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使深圳市重点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20世纪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促使大中型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各企业集团、总公司都要建立独立的科技开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

      体系五建立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支持的资金投入体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解决不了资金问题,企业没法发展,一些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死就死在资金断链上。

      解决科技投入问题,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的科技投入为引导,以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为主体,以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创投基金大力支持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发挥市区财政拨款的科技三项经费对科研项目的引导、支持作用。

      深圳市科技投入占市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达到4.02%。1994年年底,深圳市政府出资1亿元组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运用财政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00年资本金达到4亿元。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凡是在深圳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不同所有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均可申请,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即可得到支持。1997年9月,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科技风险投资领导小组,开始创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科技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分别在内地和香港成立高新技术创业基金内地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以私募方式为主,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

      在香港注册一只5 000万美元的基金,作为内地基金的“出口”。同时,深圳市政府还积极探索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1999年8月,市政府出资成立全国首家创业投资基金公司——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也相继成立,并且积极引进多家国际风险投资资金在深圳市投资。

      深圳市政府允许企业合理提高企业的科技三项费用进入成本,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到1999年5月,深圳共有67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借壳上市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和配股筹资总量达230亿元。

      1996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支持华为公司、中兴通讯等企业的产品出口。

      体系六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几年来,在市长的支持推动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先后颁布了9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府规章,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知识产权问题,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技术秘密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条例》,市政府制定了《深圳市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为了激发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提取和使用暂行办法》《深圳市奖励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暂行规定》《深圳市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行办法》。

      市政府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民营科技企业管理规定》《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程的若干规定》,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深圳市依法逐步建立起技术入股制度、科技骨干人员持股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形成了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提供了内在动力机制。同时,企业活跃的技术创新体制又为创业资本提供了现实的市场需求。

      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体系七建立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项目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

      市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强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同时,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在哪里?
      市政府很快做出决定建设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市高新区)。

      南山区当时有5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都没有怎么开发,只是搞了一些小规模的房地产,中间还有一个泰国正大康地养猪场,占地1.6平方千米,里面也没有养猪,是空的。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讨论、酝酿,我于1996年5月2日和1996年9月9日两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市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决定把位于南山区的5个工业园区进行清理、整合,组建市高新区,调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应力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专职负责市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正式成立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我任组长,李德成、郭荣俊、刘应力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刘应力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对市高新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为进驻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税收、土地租金等方面的优惠及生产生活服务,为科技项目产业化提供孵化服务。

      当时,深圳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都落户在市高新区。

      虽然和成都、西安、中关村等地的高新园区动辄几十平方千米甚至上百平方千米的面积比起来,深圳市高新区面积只有区区11.5平方千米,但含金量高,它的总产值和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高新园区中均在前列。经过3年的发展,该园区就被列为五大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园区之一。

      举办首届高交会,成就未来“中国科技第一展”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高速发展,至1999年已经初具规模。

      1999年在深圳诞生的高交会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里程碑。

      停办荔枝节,与国家部委共同举办国家级、国际性的高交会,意味着深圳经济开始成功转型。

      首届高交会从酝酿、筹备到开幕只有短短的一年零三个月,1999年10月5日,高交会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高交会、致开幕辞并宣布开幕。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