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z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epub版免费下载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内容简介:

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开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将因为你头脑中铺设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随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开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作者简介:

张经纬

上海博物馆馆员,人类学家,作家。

在博物馆从事古代工艺研究近十年,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文物,常年为公众普及历史文化常识,在他眼中,每一件文物都是连结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长期从事历史与民族文化研究,力图突破以往人文学科间的壁垒,尝试全新的历史写作。著有《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等作品。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东方早报》《澎湃新闻》和《腾讯•大家》等平台开设专栏。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

  MOBI版

            PDF版

=======================================================

书友评论:

玉器是用来祭祀的吗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审美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出与现代人近似的品位。比如,他们喜欢石质比较透明、硬度比较高的石头。所以,在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使用后来广义上的玉器。毕竟,制作玉器的原料,本质上也是石头的一类,只不过是石头中比较好看的一类。中国古代使用的玉石,有软玉和硬玉之分。前者以角闪石族矿物中的透闪石、阳起石为主,从化学成分来讲,是一种含水的钙镁硅酸盐。这些软玉占到了中国史前玉石使用量的绝大部分。硬玉则以辉石族矿物为主,其中的代表翡翠,到很晚的时代才被中国人所熟悉、使用。

对玉石最热衷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南、北方各有一个代表,南方是良渚文化,北方是红山文化,都以玉石著称。两者之中,又以良渚文化更为显著。良渚文化首创了许多很有代表性的玉器,包括玉璧、玉琮、玉钺等。前面两种是最常见的,玉璧就是一个大圆盘,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孔眼,内圈和外圈就像两个同心圆。玉琮则像一个中空的圆柱体与一个正方体的结合体,早期的还刻有一个头戴羽毛头冠的人像骑在一只神兽上面的徽记。后来同时期的其他地区也开始模仿制作这类玉器,细节就被简化了许多,到最后只留下一个大致的形象。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江苏武进寺墩4号墓出土

不管怎样,这类玉器虽然和后来有具体形象的玉器大相径庭,但毕竟是中国人使用玉石的最初形态和样貌,所以人们就把这一时期的玉器称作“高古玉”。不过,这些高古玉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困惑:我们在石器时代的祖先用这些玉器是来干什么的?

过去很多人认为,这些古朴的玉器,要么是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要么是巫师沟通神灵世界的器物。(1)《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提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意思是说,以玉璧、玉琮为代表的六种玉器,分别代表着天、地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合在一起称作“六器”,也就是六种祥瑞器物。今天的博物馆说明牌上通常介绍的“玉璧礼天,玉琮礼地”就是这么来的。另有“六瑞”之说,也是从《周礼·春官·大宗伯》而来的,即“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是说不同级别的人要佩戴不同的玉器,但主要是圭和璧两种。

然而,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承认,以玉璧为代表的高古玉,其实很可能就是史前人们用来交换物产、部落结盟时所用到的媒介。(2)通俗地讲,也就是当作钱来用的。虽然我们没有新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但稍晚一些时候的记载,可以为我们打开玉器在历史上最初的记忆。

玉器换忠诚

有关玉器的故事,要从商朝开始说起。商朝前期一直很强盛,但从中后期开始,按照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记载,在商朝的西部,差不多是今天的山西西南,汾水下游一带,出现了很多被称作“羌方”的人群。羌方对商朝的西部边境造成了很大压力,给商朝的边境安全带来了很多麻烦。一开始的时候,商朝还能经常击败羌方,可越往后,两者之间的胜负关系就变得越微妙。商朝渐渐不能有把握地保持对羌方的胜绩了。

这时在位的商王名叫武乙,他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帝辛(也就是纣王)的曾祖父。武乙当朝的第三十四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因为他发现了一个位于陕西西部的部落,看起来很有潜力。战国文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武乙动用“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十匹”,招募了这个部落的首领季历。虽然商王武乙一年后就在渭水下游战死,但季历没有让商朝失望,他率领自己的部落,多次从陕西进攻山西南部的羌方,为商朝的边境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羌方”几乎就从商代末年的甲骨文里消失了。这个陕西部落的名字叫作“周”,而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

后来,季历的儿子周文王、孙子周武王和商纣王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商纣王囚禁过周文王,最后又被周武王推翻。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人和周人一开始的合作还是很成功的。季历为商王效力多年,被封为“牧师”,这个官职在《周礼》中也有记载,字面上是牧马官的意思,实际含义可能和后来的大司马类似。而商王武乙当初之所以能招募到周人部落的首领,可能就是因为他当时送出了一份大礼。古代人少地多,马匹似乎也不特别稀罕,那么真正价值不菲的,或许就是文献里提到的“玉十珏”。

“玉十珏”就是“十对美玉”。今天中国人取名字,很多人喜欢用这个“珏”字。这个字左“王”右“玉”,古文中,王和玉可以相通,象形字可以视作两块对称的玉石。在古代,这是玉石数量的一个单位,古人琢玉时,把一块玉石对半分成两块,制成一对对称的玉璧,合称一珏。如此看来,这十对玉璧具有很高的价值,足以让季历为商王效力多年。

玉器作为交换媒介,或者说货币,在史前中国的流通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商朝用玉石吸引了周人部落前来襄助,最后又促成了商、周之间的交替。换句话说,商王武乙最初就是用玉石购买了周人部落的忠顺。玉石拉近了商人和周人之间的距离,这种力量可以在不同人群之间产生微妙的相互作用,而它在周代,也同样扮演了非常相似的角色。

穆天子西行之谜

周人取代商人成为古代中国的掌控者后,开始了向东部扩张的脚步。他们的目标是黄淮流域中下游滨海的东夷和淮夷,因为后者控制着古代中国另一种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铜矿石。

然而,周人在和东南部人群的资源争夺战中,并不总能占据上风。西周依靠马匹和战车击败了商朝,当他们要继续深入南方,获取当地资源时,却遭遇了巨大阻碍。南方泥泞的土地和当地原住民一起,成了马车强大的敌人。不断折损的战车部队,给周王朝带来严重的打击,连君主周昭王都在南征中遇难。为了一雪前耻,昭王的儿子穆王决定卷土重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增强王朝的军事力量重新购买马匹。

周穆王,是周代历史上最为浪漫的一位君主。他一生的事迹,除了史籍中严肃的记载外,还有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小说《穆天子传》,该书描写了他乘坐着“八匹骏马”驱动的马车一路西征、东征的故事。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周穆王遇到了一位在瑶池居住的“西王母”,两人之间以歌唱互答。因为爱听香艳野史的道听途说者越来越多,后来人竟一直以为周穆王驾车西行的主要目的是去找西王母幽会。事实上,他的西行肩负了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统计,周穆王和西王母交往的情节只占《穆天子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该书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都是在讲周穆王沿途买马的事情。

当然,买马需要资金,周穆王出发之后,一开始用黄金向北方部落购买“良马牛羊”。可是出发没多久,估计黄金花得差不多了,他就专门改道前往一座“群玉之山”,“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也就是说,周穆王开采了大量玉料,装满了三辆大车,又让人将这些玉料加工成上万只玉璧。

良渚文化玉璧,武进寺墩1号墓出土

这些玉璧补充了他的西行资金,比如他见到西王母时给她“白圭玄璧”,可能就是用这些玉料加工成的玉璧。更重要的是,这些玉璧在他买马的道路上起了关键作用。依靠这些马匹,他重新组建了殷八师、西六师中的战车部队,为一举东征扫平了道路。

当然,这些玉璧和玉石,除了购买马匹还有别的用途。就像当年周穆王的祖先因为十对玉璧开始为商朝效力,并最终推翻商人的统治一样,周穆王用来重建军队的这些经费,可能也导致了同样的后果。利用这些玉璧,周人从西北人群中为自己招募了不少守卫边境的部队。后来,也许是因为对周人给出的价格有所不满,或者因为征调、派遣的任务过于繁重。总之,西北的犬戎部落第一个起来反对周王。要知道,当年犬戎可是周穆王买马的路上最拥护他的群体之一。他们奋起反抗的原因,可能就是周王后来用来买马的玉璧价格不够优厚。

最后,犬戎的反抗迫使周王做出调整,开始让另外一些来自渭水上游的西戎部落,替代犬戎为王室供应马匹。从这些来自西戎的部落中,就诞生了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的祖先。

玉石货币的最后记忆

说到秦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使用的主要货币,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还因为中间的方孔,又被称作“孔方兄”。尽管大小尺寸和上面的年号有所不同,但它的基本形状是一样的。铜钱就是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开始流行的。而秦国之所以铸造这样的货币,大概是为了纪念改变他们祖先命运的玉璧。

秦国人最初铸造的货币,其实是一种圆形圆孔的圜钱,就像缩小版的玉璧。后来之所以演变成了圆形方孔钱,是因为浇铸技术出现后,多了一道“锉钱”的工序。按照明代《天工开物》的描述,古代铸钱过程中,同一批铜钱都是从一个模具中浇铸出来的,为了集中打磨铜钱的边缘,中间要插一根用于固定的棍子,圆孔中插的棍子容易滑动,索性就把圆孔改成了方孔。这种纯技术的因素,最终确定了圆形方孔钱的形状。但是,这也难以改变铜钱和玉璧的相似之处。

后来,有本假托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所写的书,名叫《管子》。书中告诉我们,其实,随着铜币的流行,玉璧这样比较沉重的支付媒介,在东周时大多已经退出了中原经济流通的舞台。但至少在当时的甘肃东部,也就是秦国的大本营,还保留了用“白璧”作为流通货币的习惯。在陕北一带,则流行用“璆琳”“琅玕”,也就是球状的玉石作为通用货币。这里就是当年周穆王出征买马的目的地,所以有这种交易习惯一点也不奇怪。

龙山文化玉铲,西安蓝田县寺坡村出土

玉璋,新石器时代至商代

商代玉斧,西安长安区沣西乡出土

秦代玉璋,西安未央区大明宫公社联志村出土

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玉石作为货币的记载,大概出现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当时齐国已经开始通用铜币,但也没忘记用玉璧当作交换媒介的历史。《管子》中记录了管仲的一次计谋:当时齐桓公缺钱,管仲给他想了一个来钱的办法,“使玉人刻石而为璧”,按照石璧大小定价,大的千钱,小的五百。齐国还用这种玉璧作为朝拜周王的贡品,结果使天下诸侯的黄金、珍珠、五谷、布匹都流入了齐国。这个故事就叫作“石璧谋”。对管仲来说,玉璧就是更大面额的票据,他发行了两种,分别是一千面额和五百面额的,通过这种古老的交换方式,带动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玉石的货币价值,管仲还做了重要总结:“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里说的“刀布”,就是齐国当时通用的铜铸钱币,相比珠玉、黄金,它的价值是最低的。怪不得在春秋战国时代,有那么多关于玉璧的故事流传,比如著名的“和氏璧”故事。这些著名的玉石、玉璧,都体现了它们原来的货币属性。

良渚文化玉殓葬,江苏武进寺墩3号墓出土。堆积在遗体表面的玉璧、玉琮让我们联想到后世中国金银随葬品之丰盛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