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黄博

8.9(57人评价)

 

主要讨论的是在西南地区建立的古格王国的早期史,全运用史学的方法,合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的相关成果,在考10~13古格王国的准确而丰富的史事的基上,从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角度,解析期古格王国的政教关系史的基本问题

 

10~13古格王国的政治与宗教生活中,政教两界共同参与的各种重大事件的互模式为线索,考察各段古格王国政教关系的代特点、具体走和关键环节,揭示10~13西南地区社会的世俗政治力量与宗教教派力量的力关系的具体演进过程。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古格与普兰的重要城堡和村镇

古格王国治下最核心的地区是古格和普兰,关于古格治下的古代城镇的一般情况,由于发展水平和历史资料的双重限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阐发还相当不足。古格所属的阿里地区,地处西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北部是不适宜农耕的羌塘高原,整个阿里地区都不易于农业生产,只有南部的河谷地带能够进行少量的农业生产。在以游牧活动为主的经济形态下,西藏西部形成区域人口密度小、区域人口流动频繁等牧区居住特点,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古代早期城镇的产生。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下很难有形成大型城镇的动力。本节的主旨不是想对阿里地区的古代城市(城镇)发展情况和水平进行描述与评估,而仅是就古格史上阿里地区出现过的一些重要城堡和村镇的情况加以梳理。本节所谓的城堡和村镇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城镇的含义,它更多的是一种地名上的意义。当然这些有名的地点之所以出现在历史上,与它们曾经是一些相对繁荣的居民点和拥有一定实力的军事要塞有关,它们在古代阿里地区产生过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其中一些居民点因为佛寺的兴建成为十分重要的宗教中心,在体现军政意义的同时具有弘扬和发展宗教文化的功能。正因为如此,这些地名在后面章节的相关论述中必然会经常出现,为了方便以后的论述,有必要在此对这些城堡和村镇加以集中整理和介绍。

9世纪中期吐蕃王朝的崩溃导致整个青藏高原陷入割据和混战之中,到10世纪时,赞普后裔进入西部,在象雄故地建立政权,建立阿里王朝,逐渐形成阿里王系诸政权,西部地区出现相对稳定的割据局面。直到17世纪西藏西部的政治格局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整个10~17世纪,阿里境内的重要城堡和村镇在区域历史的时间上尚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城镇发展的特点上自然也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这些城堡和村镇基本上都分布在今天阿里地区境内的札达和普兰两县之内,阿里地区其他几县则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虽然就地理环境而言,阿里大部分地方都是荒凉的草原或沙漠,但是它的南部地区由于朗钦藏布、森格藏布、马甲藏布等大小河流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少河谷平原和台地,有些区域在古代可能植被还相当茂密,在河流两岸也有一些可供农耕的田地,故而札达和普兰两地的半农半牧型经济具备了早期城镇产生的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所以札达与普兰正好是阿里地区少数几个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现有历史资料的表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事实的一种合理的沉淀。因此,本节尝试结合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述古格与普兰的重要城堡和村镇的历史面貌及相关事件,并梳理出它们同现今阿里地名的比较粗略的对应关系。

东嘎(),近20年来这里早已成为阿里考古成果中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过关于它的文献记录情况,早期考古调查报告大多语焉不详。考古研究估计,东嘎遗址中的晚期石窟群的年代当不早于公元13世纪,大致在公元13~15世纪,因为现有遗存中尚未发现关于格鲁派和宗喀巴及其弟子的内容。[39]东嘎在《阿里王统记》中早期拼写为,文献记载11世纪末,古格王旺德上台后将都城从托林迁到东嘎,他在东嘎修筑城堡,作为自己的依止之地。[40]东嘎作为古格的政治中心一直持续到14世纪末南杰德(1372~1439)迁都芒囊时为止。东嘎位于朗钦藏布以北,是古格北部地区的重镇,一度与南部地区的托林一起成为古格最重要的两个政教中心。当时习惯上将古格地区以朗钦藏布为界进行区域划分,朗钦藏布以北为北部地区,称为“羌”,包括东嘎、皮央等地;朗钦藏布以南的地区则为南部地区,称为“洛”,包括扎布让、托林、芒囊等地。南北两部拥有不同的贵族势力集团,经常争权夺利。古格在12世纪中期分裂成南北两个王国,东嘎成为北朝的都城所在地。这期间东嘎的贵族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是造成政权分裂的一支破坏性力量。古格王泽巴赞死后,“象泉河北边东嘎皮央的一些僧人与杂布让卡的某些人不怀好意,挑拨离间,两位王妃间产生矛盾,互不相服,对峙的裂痕渐增。最终南北分裂,势不两立”。[41]

东嘎作为古格的政教中心大约存在了300年的时间,古格历代统治者对东嘎的经营使得这里在古代曾经相当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阿里地区考古工作中最为著名的东嘎遗址的发现也证实了东嘎曾经的繁荣。东嘎遗址位于今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以北约40公里的河谷地带,其西面有一条小河流入朗钦藏布,河谷两边有农田,可以种植小麦、青稞等农作物,这在阿里也算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了。据考古调查,在现在的东嘎村北面的断崖上分布着庞大的石窟群,在南面的台地上还有一些残存的佛塔群和寺庙群遗址。另外,在东嘎村东面30公里处的山沟中还有一处石窟群,这些石窟包括进行佛教宗教仪式的礼佛窟、用于僧侣们居住和生活的禅窟以及僧房窟,此外还有仓库窟和厨房窟,石窟中的精美壁画经考古发现令世人惊叹。[42]这表明东嘎城堡之外不但聚有大量居民,而且因佛寺的兴建而更为繁荣。15世纪前半期古格国王南喀旺波彭措德()在扎布让山峰上修筑王宫,[43]从此将都城迁到扎布让王城(即后来举世闻名的古格故城),到这时东嘎才失去了都城地位,随后逐渐衰落。这很可能就是现在未能在东嘎遗址中发现关于格鲁派和宗喀巴及其弟子的画像或题名之类信息的主要原因。不过早期格鲁派在阿里的弘法活动肯定是到过东嘎的,因为在《黄琉璃》的记载中,这里曾是宗喀巴的阿里弟子阿旺扎巴从卫藏地区学法回到古格后最早的落脚之处。[44]

皮央(或),按卫藏语音应当读作齐旺或毕旺,阿里地区一般读作皮央。在古格王国统治时期这里是古格北部的一个重要村镇,位于东嘎以南,在朗钦藏布北岸。古格前期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佛教中心,益西沃弘法时代曾在这里建有皮瓦寺,[45]到古格中期这里已经成为政治和宗教上的重要村镇之一。1424年,古格国王南喀旺波彭措德在此举行过登基大典,阿旺扎巴也参加了这次盛典并在《阿里王统记》中记下了这一盛大的场面:南喀旺波彭措德在他16岁时在皮央由他的父王南杰德主持迎娶了拉达克公主为妃,同时南杰德将王位传给了他,古格的大臣和僧侣们都聚集到皮央来参加这一大典。阿旺扎巴亲自率领僧众到皮央参加了南喀旺波彭措德的登基大典。[46]

古格两代国王将传位大典及与拉达克王室联姻的重要典礼都选在皮央举行,可见在15世纪前半期皮央所具有的政治地位和繁荣程度。关于皮央的历史记载在最近20多年来为考古发现所证实,1992年以来经过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和四川大学的考古工作者的调查与发掘,皮央已经成为举世闻名之地。皮央现在是阿里地区札达县下属的一个村庄,地处朗钦藏布北侧支流的一条山谷中,距著名的托林寺约40公里,海拔4050米。考古队在紧靠皮央村西侧的山崖上发现了近千孔石窟及部分佛寺遗迹,包括所谓的格林塘佛寺遗址和皮央村西侧佛寺遗迹,以及集会大殿和僧房等遗迹;此外还有礼佛窟和生活窟以及一些佛塔残存建筑等,整个遗址的规模十分庞大。[47]

噶林(),此地纯粹是一个古老的村镇,因为在该地既无城堡建筑,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寺院,仅仅是因为它是古格高僧阿旺扎巴的出生地而被史册所记录,可见当地可能是一个拥有一定数量定居人口的普通村庄。《黄琉璃》在记载阿旺扎巴的出生时提到此地位于恒河南岸附近一带,是著名的格鲁派高僧、宗喀巴弟子古格·阿旺扎巴的出生地。[48]此处所指的恒河就是发源于冈底斯山的朗钦藏布(象泉河),象泉河被认为是著名的恒河的上源。此地在地域上属于古格的洛堆(南部的上部)地区。它除了诞生了阿旺扎巴这样的高僧之外,此前还诞生过一位英明神武的国王。据史料记载,在阿旺扎巴之前,拉达克国王的弟弟热吉喇嘛桑波()曾经在古格国王扎巴德统治时来到噶林,在这里他预言古格会诞生一个德才兼备、崇敬佛法的王子。这位王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古格国王南杰德,阿旺扎巴在《阿里王统记》中生动地记下了在他的家乡发生的这一政治预言故事。[49]这个故事不但表明噶林位于古格的南部,而且还说明它的地位颇为重要。噶林作为阿旺扎巴的故乡和南杰德预言故事的发生地,尽管我们无法考订其具体位置和人口规模,它在14世纪前后很可能只是古格境内的一个普通村镇,但是两个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与它有关,它的普通或许更能够加深我们对古格王国中期的一般村庄的了解。维他利猜测其具体地点可能位于著名的托林寺附近的朗钦藏布左岸的某个地方。[50]

芒囊(),又称玛朗(),也是古格治下的一个重要村镇。此地位于古格和普兰的交通要道上,芒囊河流过域内,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河流两岸是古格人民定居生活的优选之地,因为河流附近一般都有适宜耕种的土地存在。后弘期初期,拉喇嘛绛曲沃曾在此兴建了绛曲根埃林寺(),[51]俗称芒囊寺。现在在札达县古格故城东南17公里处的芒囊村的山道中仍有芒囊寺遗址。寺庙建在山道中平坦的地面上,其中著名的强巴佛殿仍然保存得比较完整。[52]阿底峡入藏之初,也曾在芒囊与绛曲沃相见,讨论过一些佛教问题。[53]古格国王南杰德曾在芒囊修建过王宫,并长期居住于此。[54]看来芒囊在15世纪前期一度成为古格的都城。芒囊是典型的因佛寺的兴建成为宗教重镇而兴盛的古代村镇之一。

桑达尔(),是古格的一个重要村镇,而且还是后弘期初期的一个佛教圣地,著名的拉喇嘛悉瓦沃曾在这里供养僧人,大兴佛法。[55]桑达尔位于一个河谷地带,面向托林的东北,处于朗钦藏布的右岸。此地景色壮丽,连接着托林、皮央和东嘎等古格要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图齐曾在这里发现废弃的佛塔。[56]

木让卡尔波切城堡(),此为古格早期城堡之一,修建者为著名的古格王泽德(活动时间在11世纪后半期)。藏文传记《丹巴却列参坚传》(1524年成书)记载了泽德曾在托林寺西南五天路程的叫作木让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城堡。[57]维他利据此推断木让卡尔波切城堡可能就在多香()。[58]多香现为札达县的一个村,在古格王城遗址西南约20公里处,现在多香村尚有一座叫作木卡尔的寺庙。据20世纪考古调查发现,在多香村北1公里的多香河东岸台地上的一个独立土山上坐落着一个古城堡遗址,城堡中有佛殿、碉堡、塔、防卫墙等,同时在当地还发现有大量的铠甲、头盔等武器装备,调查认为这里应当是古格王国下属的一个治所。[59]综合藏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定这里应当就是古格前期木让卡尔波切城堡的所在地,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军事重镇。

尼松堡[60],也许是历史上普兰地区最著名的城堡,现存大多数藏文史书中都记载着阿里王朝的开创者吉德尼玛衮进入阿里地区之后建造尼松堡的事实,尼松堡即吉德尼玛衮政权的政治中心,也是该政权的军事总部,因此该城堡所在地相当于吉德尼玛衮的都城。《佛教史大宝藏论》记载:“利玛贡(尼玛衮)被放逐到后藏阿里地区,因此他也就在布让(普兰)那里建筑了古喀利绒城堡(),遂掌握了那里的政权。”[61]其中古喀利绒城堡即尼松堡,古喀为藏语城堡之意,利绒的准确译音应是尼松。《雅隆尊者教法史》关于此事的记述是参考了布顿大师的,书中说:“尼玛衮抵阿里,于普兰建尼松宫堡()。即位执政。”[62]《新红史》记载:“贝阔赞之次子尼玛衮前往阿里,在布让地方建造尼松堡()。”[63]《贤者喜宴》记载吉德尼玛衮到阿里后,由于行为高尚、智慧广博而得到阿里三围臣民之欢心,遂即请其为王。尼玛衮在普兰建造了著名的尼松堡()。[64]《拉达克王统记》则明确写下了尼松堡就是阿里王朝的都城,书中说吉德尼玛衮在格西赞的支持下来到普兰,娶妻生子,然后修建尼松堡作为都城。[65]综上所述,从古到今所有的藏史著作中,吉德尼玛衮修建尼松堡的举动都是与他在阿里建立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有关,可见城堡在军政上具有的重要意义。

吉德尼玛衮死后,尼松堡为其子扎西衮所继承。《汉藏史集》称:“扎西尼玛衮住在尼桑城堡()。”[66]《阿里王统记》也将尼松堡()作为扎西衮的封地之一,并且将尼松堡与穆、珠牧区三湖()及巴噶()、颇朗()、嘉和尼玛()等地并列,同属于所谓的右翼地区()。[67]所谓的牧区三湖,据苯教的《西藏朝圣指南书》()所说,“穆”是对著名的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的简称,此二湖又名穆列苦错()和吐错穆列多林();[68]而“珠”则是对现在普兰县霍尔乡东南的公珠错()的简称。[69]巴噶这一地名现在仍然在用,[70]该地地处冈仁波齐峰下、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边,是朝拜神山圣湖的集散地,笔者于2009年夏在阿里考察时曾经过此地,这里是转山和观湖人群的中转站,因此店铺林立,商业繁荣。至于颇朗的确切位置现在则不清楚,维他利认为巴噶、颇朗为一地。藏文史著《邬坚巴传》记载,邬坚巴曾经过巴噶颇朗,从该书行文来看,巴噶颇朗是一个地名,此处土地易于农耕,而且有些土地还相当肥沃。[71]邬坚巴(1230~1309)是13世纪后半期西藏著名的高僧,也是一位大旅行家。他是主巴噶举派上主巴支派的创始人郭仓巴(1189~1258)的弟子,大约在13世纪中期奉郭仓巴之命经阿里进入克什米尔然后到印度的邬坚(今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地方游学,所以人称邬坚巴,他从邬坚地方回到西藏时,郭仓巴刚圆寂不久。[72]最后,嘉和尼玛,后世一般合写在一起,是为姜叶马()。姜叶马现在是札达县的一个牧点,[73]它在近代是十分著名的地区性夏季市场,20世纪初英印当局曾试图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将此开放为通商口岸,[74]从现有地图上看,此地有公路相通,大约在巴噶西南60公里处。现代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过两块石碑,当地牧民称之为达热石碑和仁钦曲顶石碑,属于古代象雄文化遗迹之一。[75]综上所述,尼松堡的大致位置当在普兰东部(右翼地区)的神山圣湖一带的某个地点。

泽杰城堡(),是普兰王国前期的都城之一,位于普兰的杰蒂()地方。《阿里王统记》记载,大约于13世纪初在位的普兰王南德衮就曾居住在泽杰宫中,[76]泽杰的藏文含义乃是“胜利峰”,正是王者应居之所。其后古格王扎巴德征服普兰,也曾驻杰蒂,并在此地接见了第三任止贡多增衮噶坚赞。《止贡冈底斯山志》记载,衮噶坚赞到冈底斯山担任止贡多增之后,受到古格国王扎巴德和王后拉坚珊珠的邀请前往普兰的杰蒂城堡传法。[77]止贡多增是止贡派在冈底斯山一带的教团主持,由止贡寺寺主委任,是整个止贡派在西藏西部的最高领袖,驻锡在冈仁波齐峰以南山谷中的远声寺(),可见在13世纪中期古格征服普兰之后,杰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教地位。这种地位甚至一个世纪以后仍然没有衰落,15世纪时,普兰人与洛巴人还在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表明杰蒂仍然是普兰的重要的军政中心之一。

1436年萨迦派高僧俄尔钦·贡噶桑波受到古格王南喀旺波彭措德的邀请前往传法,二人会见之地即在杰蒂。[78]俄尔钦·贡噶桑波,出生于萨迦,并在萨迦学法,9岁出家,曾经担任过萨迦寺的堪布,后来在俄尔地方创建艾旺却丹寺,简称俄尔寺,他本人因此被称为“俄尔钦”。他以精通萨迦派密法闻名,是萨迦派密教三支派中俄尔支派的创始人。[79]15世纪时普兰长期处在珞哦政权[80]的统治之下,15世纪末,普兰为摆脱珞哦的统治,首先要收复的就是珞哦人控制下的杰蒂。《后藏疯子亥如伽传》记载,传主本人经过普兰时,正好遇上普兰与珞哦交战,后藏疯子亥如伽()是乳毕坚金(1452~1507)的绰号,他是后藏娘堆人,为噶举派僧人,出家后取法名为桑结坚赞,学法期间遍游各地。他崇尚山中苦修,行为怪异,衣衫褴褛,故被称为后藏疯子;又因为他得到圆满四灌顶,在密教中被誉为“胜乐金刚饮血王”,亥如伽在藏文中意为“胜乐金刚”()或饮血王。[81]他是著名的《米拉日巴传》和《玛尔巴传》等噶举派祖师传记的作者,是15世纪西藏最有成就的传记文学大师。[82]他的传记中记载了普兰和珞哦人在杰蒂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打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之后普兰攻下了杰蒂,而珞哦人则驻兵城外,准备再战。[83]可见杰蒂在整个15世纪,不但是普兰的军政中心,也是外来势力控制普兰的重要据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噶尔东()城堡,该城堡位于普兰的圣湖南岸,历史相当悠久,《科迦寺志》记载它是由10世纪晚期著名的古格王柯热所建。不过该城堡真正发挥军政作用则是在13世纪晚期,这一时期贡塘王朝统治者成为萨迦派在西部地区的代理人,监管古格和普兰等政权,为加强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古格和普兰的控制,贡塘王朝重建了噶尔东城堡,该城堡遂成为贡塘王朝控制西部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84]因此,噶尔东城堡是外来者的军事堡垒,经常威胁西部王国的安全,此后在14~15世纪贡塘王朝和珞巴人()经常侵犯普兰地区,此城也往往成为他们在普兰的军事中心。[85]1427年前后,珞哦门塘王朝()的开国之君阿玛贝()委任绕丹衮波()为普兰宗本,其驻地就在噶尔东,[86]可见该地对于普兰的重要意义。此外,普兰地区还有一个较为著名的外来者据点,即细德()城堡。该城堡位于普兰下部,即普兰南部地区,其地现在为细德村,[87]20世纪90年代曾在附近发现过著名的普兰观音碑,可见这里历史相当悠久。13世纪后半期(约1250~1275)该地为蔡巴噶举派在西部的据点之一。15世纪中期细德的控制权又转移到了萨迦派密教系统俄尔支派的手中。[88]

上文所提到的城堡和村镇仅仅是古格境内众多城堡和村镇中的少数几个较为著名的居民点。村镇存在十分普遍且数量庞大,这里所提到的只是在历史上发挥过一定政教作用或是跟某个重要的宗教、政治人物的事迹有关联的为数极少的几个村镇。古格王国后期的王城扎布让宫堡以及托林寺所在地托林这两个最重要的城堡和村镇本节并未涉及,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早期情形和建筑遗址在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之后,学术界对其面貌已经相对清楚,且在本书所讨论的时代,扎布让还未兴起,所以就此略过。另外还有一些城堡没有涉及则是因为资料描述不清晰,无法识别其基本情况,比如《红史》曾提到普兰王驻地“太索”,[89]但关于此地除这条材料外,再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印证,无法说明“太索”所指究竟为何,故而只好从略了。与村镇材料的寥寥无几相比,阿里地区割据时期的城堡史料则相对丰富得多。城堡或堡寨一类的居民点由于其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功能和对政权的特别意义在藏族历史资料中颇为引人注目,也就更容易被记录在册,可以为今天的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综合这些史料,本节只能在很低的程度上再现阿里地区的这些古代居民点或者说早期城镇的简单情况。

古格和普兰的城堡建筑都很发达,这些城堡并不只具有军事功能。它们在建筑之初可能只是为了军事防御,比如吉德尼玛衮最初修建尼松堡,是为巩固刚刚取得西部地区的战果,但据后来史书所言,尼松堡基本上发挥着阿里王朝前期实际上的都城的作用,因此这些军事型的城堡后来大多被赋予了政治总部的功能,成为区域内的政治中心。当然,城堡的军事功能并不都是为了防御,有些是为了实施进一步的军事扩张,比如普兰地区的噶尔东和细德等城堡,最初是外来征服者为了巩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而修筑的,但最后噶尔东等城堡变成外来者在这一地区政治治理的中枢,甚至普兰宗本也驻扎于此。可见这一时期阿里地区的这些城堡由纯军事功能向军政合一型的总指挥部转化对这些早期居民点来说有一定的必然性。另外,城堡作为军政指挥部其本来的地域空间是很狭窄的,但是为了维持城堡中统治者的生活,城堡周围逐渐聚集起了一定规模的人口,城堡及其附近逐渐成为相当繁荣的居民点,甚至一些重要的寺院也在城堡附近兴建起来,从而更加促进了该区域的繁荣。像东嘎、皮央就是这种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政教中心,现在留下的庞大的遗址群也证明了这一点。西部地区城堡的这一发展趋势与卫藏地区是大致相同的。西藏古代特有的行政单位“宗”(),就是由早期的城堡演变而来的,而“宗”的本意就是堡垒、山寨、要塞。[90]事实上,卫藏地区最初的十三大宗其实就是由13个重要的城堡及其附近属民组成的有机的居民聚居区,最后在大司徒绛曲坚赞的法令下才成为行政单位。

当然,古格王国治下的阿里,正是西藏佛教后弘期最活跃的地区,宗教在贵族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一因素自然也会注入阿里的早期城镇形成过程中。上文提到的一些村镇,因为后弘期寺院的兴建而成为兴旺的宗教活动的聚集地,造就了繁荣的局面,比如芒囊、皮央等地最初都是因为佛寺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而城堡型的居民点附近也一定会有寺院的兴建。比如东嘎附近就先后修建了不少寺院,现存东嘎遗址中有一些僧人窟和居民生活窟,可见东嘎的繁荣局面与这一因素的紧密关系。而这一特点与卫藏地区同期大兴佛寺之下的早期城镇发展的基本特点大致契合。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