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z

《认知驱动》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认知驱动》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副标题: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作者: 周岭

 

内容简介

 

成长的根本是:创造价值、做成事情。从“习惯养成”到“技能培养”,从“对内输入”到“对外输出”,从成为“更好的人”到成为“更有价值的人”,这些刻意的转变会让我们走出焦虑的怪圈。

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一个人最终的成长也是通过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来实现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内心强烈希望变好,行动也非常努力,却始终无法做成事情,这背后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缺少价值意识、输出意识、创造意识、作品意识、利他意识……

 

本书将通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两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通过创造个人价值来获取人生的成就、幸福和意义。

 

单纯依靠意志力的努力往往是盲目的,所以人们会反反复复地起念,又反反复复的失败。只有当一个人彻底了解了做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看清事情本质后,才能彻底走出反复尝试却劳而无功的困境。

 

学会用认知来驱动自己,我们就能更好地到达成长的彼岸——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价值:用价值规律看问题,你的人生会发生巨变

2017年7月,我从零开始公开写作;2020年9月,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认知觉醒》。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特别天赋、特殊资源和巧妙捷径的普通人来说,算是一个可喜的里程碑了。[1]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写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夸张地说,我在这期间的成长提升不亚于前三十几年的总和。

然而,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世上投身写作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最终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只是少数呢?回想当初和我一起练习写作的伙伴们,大多数早已放弃,少部分虽然还在坚持却始终反响平平,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除了运气,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价值

“价值”这两个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并牢记,因为当你把写作替换成任何自己想做成的事情时,这个道理同样成立。所以如果我们能把“价值”这个概念彻底想清楚,就有可能让自己的人生发生巨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在我就以写作为例,向你阐释这条人人都可以借鉴的成长之道。

我能得到这个重要的启示归功于两次好运。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第一次好运发生在2016年5月,那时我初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其中的“交换才是硬道理”这一节触动了我,它让我联想起以前在课本中学过的“价值规律”,即商品生产好之后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看着这个耳熟能详的价值规律,我突然灵光一闪,悟到一个关键认知: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这个结论不难理解:因为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想想看,如果你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人家凭什么关注你、支持你、为你主动调用社会资源?所以成长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而且你创造的价值必须是长久的,因为越长久,价值就越大。

这个道理放在写作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想办法生产有长久价值的文章,创造对自己和他人长久有用的思考,摒弃一切不具备长久价值的内容。于是我自然选择了这样的策略:力求每篇文章都追求底层、不碰热点、不说个人碎碎念,砍掉浮夸的表情、无意义的插图及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同时力求每篇文章都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高涨一下之后就归于沉寂了。

更重要的是,每次提笔时我都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再看还有价值吗?如果没有,那就没必要写了

仅这一问,就能消除一切浮躁的动机。

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可以用“三五年之后还能产生影响”这个标准来衡量。比如面对滚滚的信息洪流,我们就可以用它来约束自己的注意力:一篇公众号文章、一本书或是一部电视剧三五年后是否仍对自己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如果有,就值得花时间去看;如果没有,就可以考虑舍弃,不管它们看起来多么有道理、多么有趣。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如果我的文章没有长久价值,就不会得到《人民日报》的转载,也就不会吸引读者来咨询和求助,自然也不会有现在这本书。我能从零突围,不是因为写博人眼球的标题,也不是蹭新闻热点的流量,更不是炖煮煽动情绪的鸡汤,而是扎扎实实地生产了有长久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抓住了读者的痛点,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最终换来了读者的关注和支持。

生产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永远是写作的指南针,其他事情亦是如此,价值交换规律放在哪里都会起作用。比如在寻找目标这件事上,很多读者会在咨询的时候说:我想变得很有钱;我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想成为学霸;我要养成5点起床的习惯……仔细琢磨这些话,我们会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人们往往只单方面看到自己想要的,却忽略了自己能给的。

绝大多数人在确立目标时都采用“我想要”的思维模式,因为说出“我想要什么”很容易,而且这种“利己思维”驱使下的目标往往很多、很大,很容易让人陷入不切实际或急于求成的境地。所以只要我问:“那你能给予别人什么呢?”对方马上就会陷入沉默,然后幽幽地说:“好像确实没什么能给予别人的,就算是养成一个习惯,也难保自己能付出那样的行动。”

再想想那些我们愿意主动关注的人吧,他们是不是都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呢?因为这些价值可能对我们有用,所以我们愿意关注他们,和他们保持联系,甚至愿意付费支持他们。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之一。即使换作是你,结果也是一样的。只要你自己有独特的价值,且价值能够呈现出来、被他人强烈需要,别人就会关注你、支持你、给你反馈,进而与你产生密切的联系,愿意把自己的资源给你调用,最终你会发现之前你想要的一切都会自然来到你的身边。所以“利他就是利己”这句话真不是什么鸡汤,而是这个世界无比真实的运行规律,谁能早一天正视它,谁就能从中受益。

一旦我们把视角从“我想要”转到“我能给”的时候,很多浮躁、妄念就会马上消失;当我们开始思考做什么事能够给别人带去长久价值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新天地;当我们开始想办法把自己打磨得更有价值的时候,就能在浮躁的人群中稳住自己、默默前行,去等待那束亮光出现。

当然,走价值积累之路是需要保持耐心和远见的,因为价值的产生需要过程,一旦你选定了价值之路,就要消除自我怀疑,保持坚定。

2018年8月,我听了国内流程管理专家金国华的一次分享,其中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对的东西,你就坚持,不需要想清楚。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你就坚持。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

价值积累之路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看得清结果,但只要牢牢盯住“价值”这个方向往前走,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走偏

所以在我看来,写作、成长和成功其实是一回事:写作就是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成长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成功就是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究其根本,它们都遵循价值交换规律。

用知识为价值加码

第二次好运得益于我在写作初期上的一次写作课。课上,我接触到了“顶级信息论”和“10万:1千的输入输出比”这两个观点,它们让我直接从“经验写作”跳到了“知识写作”的层次上。

其实,对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来说,这两个观点再正常不过了,但对当时刚开始写作的我来说冲击非常大。因为那时的我和很多写作者一样,完全靠自己的经验码字,文章里充斥着个人的日常感想和感受。这样的文章固然容易写,但往往很局限,也没有长久价值,而且受个人经历限制,时间一长就会觉得没东西可写。

不过,一旦有大量的顶级信息输入就不一样了。顶级的知识可以给我们带来底层的认知、广阔的视角、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关联,让我每次都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或故事来开场,而无须用“我有一个朋友……”来开头。经常用“不知名的朋友”的案例就会显得狭窄,可信度也不高,况且经验这东西很容易枯竭,但知识不会

这就解决了我素材来源和写作层次的问题,所以我经常把这堂课喻为自己的写作基因塑造课。有了这样的基因支撑,我便开始大量阅读、输入,用知识为价值加码,先后归纳并实践了刻意练习深度学习等成长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又反哺了自己,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舒适区边缘持续打磨作品。这种循环一旦开启,文章的深度和价值便开始飞速提升,所以尽管这几年我的文章总数不是很多,但建立的影响力却比较扎实。

再看网上的众多文章,我们会发现它们的作者依旧缺乏价值意识。他们虽然长期坚持输出,但内容多是围绕热点事件发表见解、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或是罗列一本书的知识要点。这样的内容通常谈不上有什么长久价值或深度价值,同质化严重,很容易被他人替代,所以即使他们每天更新、日日产出,也无法被别人强烈需要、无法参与更大的价值交换,于是就成了那些“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的人。

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的原因,因为“新知”永远是增加价值的有效砝码。如果我们缺少这种理念,就只能用浅薄的经验和盲目的毅力去努力,很难获取独特的能力和价值优势。所以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什么岗位,想要胜出,就要在心中打下这样的烙印:愿意并舍得在学习新知上投入大量资源

永远走价值积累之路

无论你在哪个行业、做什么事情,价值交换规律无处不在,只要有意识地遵循这一规律,你的人生就可能发生巨变。当然,对个体成长而言,不管什么时候,我总是鼓励人们去写作,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写作都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且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的技能。

首先,一个人要想真正提升自己,输入和输出势必形成闭环,如果一味地满足于输入,提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即便你没有造福他人的梦想,仅仅梳理自己也是极好的,它不仅能让你想清楚更多事情,还能让你保持情绪平和、提高表达能力,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胜人一筹。

其次,如果你有造福他人的梦想,也希望创造自身的影响力,那写作就是成本最低、限制最小的途径。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让自己行动起来。如果每次有益的思考都能通过文字把价值固化下来,再借助网络的复制力量完成扩散,你的人生就有可能酝酿出无限可能。

最后,文字是你在互联网上的另一张名片,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们随时认识你,这就好比自己有了“分身术”,一觉醒来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连接。不管你身处何种现实困境,你都能通过文字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去连接一个全新的世界。当然,如果你的文字力量足够大,能够帮助很多人,那你就有机会得到无数的正反馈,这些反馈带来的成就和喜悦往往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

放眼世界,我们其实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需要类似写作这样的技能。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重复劳动的“转换”类职业终将被机器取代,所以当人工智能崛起后,普通人又凭什么参与社会交换呢?

社会在巨变,但价值交换规律不变

人工智能虽然让人类的一部分传统价值快速贬值,但人的认知能力依旧是技术无法替代的,而写作是磨炼这项能力的绝佳途径。目光长远的人,会尽力看向远方,并开始早早地布局,让自己靠近“价值金字塔”的顶部。

而本节的意义就是想告诉你,无论你选择写作还是其他,“价值产出”之路永远适合每一个人,无论何时都有效。

第三节 利他: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以前,一听到别人说“凡事要有利他之心”时,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泛起一股浓浓的鸡汤味,那感觉就像受到了强行说教。多年后才发现,这种未经审视的感觉和认知差点让自己错失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力量。这力量强大且坚韧,缺少了它,我们人生的成就和幸福可能会大概率地被限制在某条水平线之下;而一旦拥有了它,我们便能解开那道限制人生可能性的“枷锁”,做成很多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并非夸张,而是事实。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这种事实,是因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凡事要有利他之心”这一结论,并不真正清楚它的深层含义。所以即使他们脑子里知道这个道理,但心里并不真的认同,更别说发自内心地去实践了。如果你此刻在面对“利他”这个观念时仍有挥之不去的鸡汤感,那不妨听我细细拆解,好拂去你头上的这朵乌云。

利他的本质是爱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真正地接受利他观念,是因为这个观念与我们的天性相违背。对于大脑来说,简单、直接、快速、确定的事情是它的最爱,而利己之事几乎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相对来说,利他之事通常需要先绕个弯儿。它需要我们先付出,甚至是无条件地付出,有时还要面临一些损失,忍受一些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这会使大脑不自觉地产生抗拒,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这个道理也很难真正走出这一步。然而,利己之事让我们得到了眼前的好处,却让我们失去了更大、更长久的好处——力量

这么说或许会让人有些费解,不过,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比如我们常说:为母则刚。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就会天然地对孩子有责任感、有保护欲。在为人父母之前,我们可能看到一只蟑螂都会吓得跳起来;但在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也许能冲向一辆飞奔而来的汽车,把孩子抱到一边。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爱就是一种强大的利他力量。

当然,有人会说孩子毕竟是自己生的,换作其他事情不一定行得通。其实不然。20世纪80年代,稻盛和夫为了参与日本通信市场的竞争,每晚临睡时都会问自己:“你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你的动机真的纯粹吗?没有一丝杂念吗?”如此反复自问自答,不断审视自己的动机是否至真至纯。经过整整半年,他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才着手建立DDI公司,与当时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NTT公司展开竞争,最终在蚁象之战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使公司业绩出人意料地快速攀升,形成与NTT分庭抗礼之势。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毫不掺杂私心,全心为国民谋福利、做贡献的利他态度,那就是无欲则刚。

这里的“欲”,当然是指个人私欲,这种私欲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它是我们个人成长进步及办企业、做事业的原生动力。但如果没有超越私欲的利他力量,我们就会在遇到重大选择时变得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因而变得软弱无力,无法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最终使个人或企业发展受限,甚至陷入困境。而一个人要是能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能发自内心地为社会发展、为人民福祉去做事,他就会真的充满力量,完成难以达成的任务。正如任正非先生在2019年1月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是为了财务报表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类理想而努力奋斗。”可见华为的企业动机里有心怀天下的利他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其排除万难的力量支撑。

这也是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原因,他们心里装着人民和国家。正因为爱得深沉,所以当家园遭遇灾难时,他们拼了命也要去拯救、去保护。而那些贪生怕死之徒就缺乏这样的力量,他们的目光只局限于自身,甚至只关注个人的荣华与安逸。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少会遇到像革命先辈那样需要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但利他心同样是我们最大力量的来源。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当我们陷入困境感到无力时,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不够高尚?是不是因为过于在意个人的得失?是不是太希望自己能凌驾于他人之上……有了利他力量的加持,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他人所称的“格局”。

所以,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无论是“为母则刚”,还是“无欲则刚”,实际上都是因为情怀和胸襟超越了个人、小团队,是一种面向大集体的爱。有了爱,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正如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的:“幸福即贡献感。”也如稻盛和夫在《心》中说的:“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世间的幸福之法和成事之法,无不如此!

利他的结果是利己

我的写作之路也因此而受益。

起初,我也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够写出“10万+”(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次),能够一夜成名,甚至快速变现。这种纯粹的利己思想让我很快地拿起了笔,但也让我在现实的打击下很快就想要放弃。如今我就要出版第二本书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写作心态的转变。因为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写作根本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和收益,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并影响他人。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后,我便开始远离热点、静心阅读、用心关联、持续打磨,力争用最底层的知识和简单易懂的表述去驱动读者更新认知。所以即使文章更新的周期很长,我也能不慌不忙地往前走;即使没有写出“10万+”,我也能承受持续的冷寂。虽然我还没能完全证明未来的前景,但我坚信,只要心里装着读者,始终坚持输出对大家长久有用的内容,就一定能厚积薄发,达成所愿。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另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

2018年5月,我在公众号开通了问答专栏,免费向读者提供成长咨询服务。很多读者都不敢相信我愿意花时间帮助他们,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致很多人在咨询结束后都忍不住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愿意花时间无条件地为一个陌生人答疑解惑呢?”

的确,一开始我也不确定这样做是不是自讨苦吃,但我坚持认为只要是有利于读者成长和改变的事,就值得投入精力去做。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甚至可以说,这是那一年我在写作方面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因为表面上看是我在单方面付出,实际上受益最大的人是我自己。

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我竟无意中拥有了大量接触困惑样本的机会,掌握了大家在成长路上的第一手真实需求。这直接打破了自己闭门造车的学习状态,使所学的理论和最真实的需求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所以我后来写的文章常常能在保持理论高度的同时击中读者的痛点,还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另外,持续的问答也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想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利他的途径是创造价值

人们不愿意践行利他观念的另一个原因是误把牺牲和讨好当成利他,以致得到的反馈和体验极其不好。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原则地对他人好或是有目的地付出,比如亲子关系中的溺爱、情侣关系中的讨好都是如此。

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所以,利他不是盲目地牺牲自己,也不是刻意地讨好他人。正如父母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侣在关爱对方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去带动对方同步成长,这才是健康的爱。

这一道理放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的,我们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利他从接纳利己开始

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信念。但我知道你心中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担心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毫无私心的人:“如果不小心回到了利己的状态或暂时达不到利他的层次,那自己就成了表里不一的人,这样会让人看不起。”

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利他与利己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毕竟利己是人的本性,而利他是一种超越,我们不需要在拥有一个的同时将另一个消灭,我们可以兼而有之。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所以,即使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坦然接受就好了,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只要你心中埋下了利他的种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让它自己生根发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去“施肥浇水”,但不要急于求成。毕竟,像稻盛和夫这样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得花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利己欲望呢!

不要纠结于自己能不能真正做到利他,哪怕暂时退却也无妨。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利他的道路上前进,从未放弃!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