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妙人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学做妙人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学做妙人

  • 书名:学做妙人
  • 作者:蔡澜
  • 格式:EPUB/MOBI/AZW3
  • 标签:杂文 随笔
  • 时间:2022-10-12
  • 评分:
  • ISBN:9787540495046
    • 学做妙人内容简介

      1. 何为“妙人”?
      2. 拥有“洞明而真情的处世智慧,有趣而不可多得的灵魂”的人。
      3. 蔡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妙人”,他是作家、美食家、生活家,他活得透彻又饱含真情,提到有趣二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蔡澜”。
      4. 这本《学做妙人》是蔡先生的最新散文集,文章包含了蔡澜先生“如何成为妙人”的“ 奥妙”。
      5. 书中谈人生,谈生死,谈男人,谈女人,谈自己,篇幅短小,一朵花里见世界,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的文字里感受到妙人之妙,也有可能帮助到有心人走上成为妙人的道路。
      6. ★老顽童”蔡澜写给你的“成为妙人”之书!
      7.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开讲》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顾问、《新周刊》年度生活家蔡澜享有盛誉,微博粉丝1000万+。《学做妙人》是蔡先生最新散文集,文章包含了蔡澜先生“如何成为妙人”的“奥妙”所在。
      8. ★拥有洞明而真情的处世智慧,有趣而不可多得的灵魂!
      9. 书中谈人生,谈生死,谈男人,谈女人,谈自己,篇幅短小,一朵花里见世界,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这本文字里感受到妙人之妙,也有可能帮助到有心人走上成为妙人的路途。
      10. ★ 金庸作序推荐,汪涵、大张伟赞赏的“师傅”,薛兆丰在《奇葩说》感人推荐!《新周刊》《开讲》集体盛赞!
      11. 蔡澜散文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短小精炼,每篇文章短则几百字,多则千余字,读起来却轻松有趣,颇具代入感。
      12. ★装帧精美,双色内文,文艺彩插,品质阅读。

      学做妙人作者简介

      1. 蔡澜
      2. 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香港。
      3. 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
      4. 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5. 《新周刊》年度生活家,《开讲》特邀讲师,《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6. 吃喝玩乐无不在行,文学、电影、书法、金石样样精通,被頗多人奉为人生典范。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

      资源地址:




      TxT版

      =======================================================
      学做妙人部分试读:

      活着

      “你做那么多事,一定从早忙到晚!”认识我的人那么说。

      也不一定,我有空闲的时候,有时一天什么事都不做。

      慢慢梳洗、阅报、看小说,饿了煮个公仔面吃吃,逍逍遥遥。

      香港人忙来干什么?
      忙来把时间储蓄,灵活运用,赠送给远方来访的友人。

      返港后,刚好遇到好友路过,我陪他一整天。反正现在有手提电话,急事交代几句,轻松得很,没什么压力。

      通常都会睡得迟一点,可惜这条劳碌命不让我这么做,五点多六点就起,到阳台看看,今天又长了多少朵白兰花。

      散步到菜市场,遇相熟友人,上三楼去吃牛腩捞面之前,先斩些叉烧肉,吃不完打包回家,中午炒饭,又派上用场。

      应该做的零星事,像把眼镜框修理好,手表的弹簧带断了,快去换一条新的。头发是否要剪?
      脚指甲到时候修了吧?

      趁今天多写点稿!这么一想,所谓的悠闲日便完全被破坏。心算一下,这份报纸还有多少篇未发表?
      那本周刊有几多存货?
      可免则免,宁愿其他日子挨通宵,也不想在今天做。

      是替家父上上香的时候了,将小佛坛的灰尘打扫干净,合十又合十。

      是打个电话去慰问家母的时候了,!啊!没事吗?
      没事最好!燕窝吃完了吗?
      下次带去。今天是赶不及探访了。

      篆刻书法荒废已久,再练一练吧?
      把纸墨拿出来时,改变主意,还是继续画领带好。一条又一条,十几条之中,满意的只有一二,也足够了,明天上班戴上。

      “你还要上班吗?
      ”友人问。

      不上班,怎么知道礼拜天可贵?
      不偶尔偷懒一下,活着干什么?

      一瞬

      生活忙碌,忆儿时的事,愈来愈少,几乎成为奢侈。现在又有一瞬闪过

      日本鬼子投降了。爸妈的朋友,将借款双手奉还的是一大箱失效的军用票。

      我记得很清楚,上面有棵香蕉树,挂着一串成熟的果实。

      他们把钞票扔给我们,先是抓了一把撇上天,飞布周围。簇新的钞票,大大小小。

      先将第一张摆横,第二张放直后叠起,重复了又重复,变成一条风琴式的长龙。拿来当绳子跳,一下子就断掉。

      不好玩,干脆拿火柴来烧。

      火柴只有手指一节那么长,根是用白纸卷的,上面涂了一层蜡。火柴头虽细小,但擦在石头上也会着。

      真神奇,拿到白墙上去乱刮,也能点火,只是墙上留下一道道的剩余火药,爸妈回家一定骂我。这根火柴到底能烧多久,看桌上的闹钟,上面有两个大铜铃,没有秒针。

      烧到指头发肿,再点一根,即刻吹熄。把火柴根打开成一张纸。

      这一百根小火柴是装在一个防水的小铁盒中。倒掉火柴,到芭蕉叶丛中抓会打架的小蜘蛛养在里面,一天吐几次口水给它喝。

      另外赶着把藤椅往地上乱摔,掉出几只臭虫来,拿去给蜘蛛当早餐。

      火柴来源于一个空军的军备配给盒,里面还有其他东西一块巧克力,没加乳的,苦得要死

      一小罐的炼奶、牛的碎肉、绿豆和果子酱

      六支香烟,奉送父母

      一片片的薄面包,浸在水中,泡得像皮球那么大——原来是咬一口吞一口水,马上胀饱肚子的求生玩意儿。

      妈又买了一个降落伞回来。它的绳子是尼龙线编成的,又白又亮,怎么拉也拉不断,是穿裤头带的好东西。

      将它一条条地连接绑起来,成一条后用来拔河。不然就当跳绳,圈里能挤三个小孩,同脚步地跳上跳下。

      降落伞的伞部可以按照缝接口一块块剪开,阔大无比,拿来做衣服不是材料,不如钉起来当蚊帐用。但又不透风,差点把自己闷死在里面。

      挣扎,醒来,被被单罩住脸,是忆儿时,还是梦儿时?

      忘记

      读到泰国高僧坐关,以求捐款建筑佛庙的事,我非常感动。但是,这件事后来演变成高僧与当地寺院争执,被六个大汉强拉出来,又在食物中下泻药,双方互爆丑闻。

      整件案子复杂得很,不管谁对谁错,已显示出大家关心的不是佛。

      日本有位庆应大学毕业的禅宗主持人,前一阵子看不开,自杀了。做了和尚后,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我真不明白。

      韩国的和尚和尼姑吵架,把她的头给打穿了。虽说佛也有火,但是打女人总不是男子的行为。

      我认识的僧人,有些炒地皮、买股票。更有的是客串性质,凡遇做法事不够人手,就把他拉去充数。

      还有一个经常戴假发,乘奔驰车去逛酒吧。另一个身边时常有白嫩的少年追随。

      当然,这是和尚之中较少数的分子,我敬佩的高僧不少,而且影响到我的人生观。

      上述的几件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只是因为他们是和尚,而我忘记了和尚也是人。

      看电影,只喜新闻和外国长片。

      白天的那位中文节目的报道员长得真是端庄,戴个眼镜,着实诚恳,不卑不亢的态度,的确惹人喜欢得很。

      到了晚上英文台的那个,“尊容”就不敢领教了小眼睛,大口,一微笑,牙齿一根、两根、三根到二十几根,却不整齐。其实美丑并没有一定标准,但最基本的是,做新闻报道员,语言要标准,口齿要清,这位小姐没有具备这两种条件。

      但是,我又忘记了。

      我忘记她也是人家的女儿,她的父母兄姊从小看到她大,自然是可爱。

      她能在众多高级职员挑选之下担任这个职位,必定有她的存在价值,我个人的主观看法并不可以代表群众。

      也许,长时间下来,我会改变对她的印象,她会逐渐成熟,改进,变得越看越亲切,越看越顺眼。有许多刚入行的演员,起初还不是丑得不得了。

      我想,在很多类似的情形下,男人才能娶得到老婆。

      狂言

      我有晚喝醉了,上了一个以为没有什么人听的电台节目,口出狂言。

      “你常介绍的一些餐厅,说怎么好吃怎样好吃,我们去了,不过如此。”主持人说。

      “手指也有长短,”我说,“我去的时候是好吃的呀,你去了没那么好,那是你不够班(粤语方言,意为不够资格)。”

      想不到这句话传了出去,我自己感到不好意思,真是说得过分。自己又算是老几?
      越想越羞耻。

      做人做得我那么自大,一定是自卑感在作祟,非改正不可。

      一对好朋友,没有结婚,同居在剑桥道上,常到九龙城去吃饭。

      九龙城的食肆,有些将我在杂志上写的食评放大了贴在橱窗玻璃上,这倒是事实,并非自吹自擂。

      好朋友走进了一家,依据我推荐的菜式点了一些。

      吃完,觉得不是味道。

      朋友在电影圈中也有些名气,他的情人更是模特界的宠儿。

      老板走过,看见桌上有剩菜,问道“怎么,不合你的胃口吗?

      朋友娓娓道来“蔡澜有一次上电台节目,主持人问他说为何你去的餐厅就好吃,我们去的就不好吃。”

      “他真的那么讲?
      ”老板说。

      朋友又慢条斯理地说“你知道蔡澜怎么回答?
      他说那是我们不够班。老板,你说我们是不是不够班呢?

      “不,不,不。”餐厅老板即刻打躬作揖地道歉,又送豆浆又送汽水,答应下次来一定好好招呼,以补不足。

      朋友后来把这故事告诉我,我说“这一招真管用,说的时候带点委屈,效果更佳。”

      猫相

      弟家养了三十多只猫,每一只都能叫出名字来,这不奇怪,天天看。我家没养猫,但也能看猫相,盖人一生皆爱观察猫也。

      猫的可爱与否,皆看其头,头大者,必让人喜欢

      头小者,多讨人厌。

      又,猫晚上比白天好看,因其瞳孔放大,白昼则成尖,有如怪眼,令人生畏。

      眼睛为灵魂之窗,与人相同。猫瞪大了眼看你,好像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但我们绝对不知猫在想些什么,这也是可爱相。

      胖猫又比瘦猫好看。前者贪吃,致发胖

      后者多劳碌命,多吃不饱,或患厌食症。

      猫肥了因懒惰,懒洋洋的猫,虽迟钝,但也有福相。瘦猫较为灵活,但爱猫者非为其好而喜之,否则养猴可也。

      惹人爱的猫,也因个性。有些肯亲近人,有些你养它一辈子也不理你。

      并非家猫才驯服,野猫与你有起缘来,你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不因食。

      猫有种种表情,喜怒哀乐,皆可察之。喜时嘴角往上翘,怒了瞪起三角眼。

      哀子之猫,仰天长啸

      欢乐的猫,追自己的尾巴。

      猫最可爱时,是当它眯上眼睛,眯与闭不同,眼睛成一条线。

      要令到猫眯眼,很容易,将它下颌逆毛而搔,必眯眼。不然整只抱起来翻背,让它露出肚皮,再轻轻抚摸肚上之毛,这时它舒服得四脚朝天,任君摆布。

      不管是恶猫或善猫,小的时候总是美丽的,那是因为它的眼睛大得可怜,令人爱不释手。也许这是生存之道,否则一生数胎,一定被人拿去送掉。

      要看可爱的猫,必守黄金教条,就是它为主人,否则任何猫,皆不可爱。

      永不

      童话中,王子向村姑说“我不会离开你,永远永远在你身边。”

      另一个故事,公主拥抱骑士“我爱你一生一世。”

      现实社会行不通。因为童话没提起老妈子的事。

      像英女王不退位,查尔斯只有整天打马球,跌断手。自己爱的人家反对,娶了一个美女当老婆,她又去偷汉子。

      玛格丽特公主也是个例子,抽烟酗酒至老,当年她对爱过的、嫁给的,都发过这个永不、永不的誓,但是行不通就行不通。

      也许灰姑娘的老公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婚后变得枯燥无味。想想,拿一只鞋子到处找一个女人,不但需要坚持,还有点傻兮兮。

      或者,白雪公主长大了,只顾儿女,对白马王子的要求没什么兴趣。她爱心爆棚,七个老头给她搞得服服帖帖,为什么不自己生一大群来玩玩?

      旧时的孩子比较单纯,还相信这些误人子弟的故事。

      信息发达的今天,从计算机中吸取无限的知识,思想成熟得快,见父母亲吵架,其他同学家长离异,爱情故事变成笑话,只能接受魔术、整蛊的剧情,所以《哈利·波特》才流行起来。

      幻想破不破灭是另一个问题,男女始终还是要经过恋爱阶段,当然要相信美好的好过残酷的。

      所以芭芭拉·卡特兰德、琼瑶、亦舒继续有她们的读者,亦舒的故事还较有现代感,尖酸。

      “你有一天一定会离开我。”少女说。

      男友回答“不,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别说你没自信的话,这世间很难有永远这两个字。”少女叹气。

      谁能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
      说永不,只有我们有资格,我们剩下的日子不多,又忍惯了,成功的机会还有几巴仙[粤语方言,英语percent(百分比)的音译]。

      毛病

      试想,我们在飞机上,睡不着觉,不想看书,对电影、电视及音乐没有兴趣,吃东西又没有胃口,那做些什么好呢?
      尤其是那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如何挨过?

      最好是玩计算机,和友人通通信,搜查一些新知识,时间很快就过。

      当今,你的座位旁边有个插座,是为手提电脑充电而设,玩起什么《星球大战》的电子游戏固佳,写作亦行,可惜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上不了网。

      为什么在半空中不能有这种服务呢?
      会不会是干扰航空运作?
      记得上飞和下降时,空姐都关照不许用电子产品。

      当今的科技,绝对没有安全的担忧,在空中上网,只要航空公司肯装上一个Wi-Fi系统,就像喝Starbucks(星巴克)那么简单。

      用的是人造卫星,当然得付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向乘客索取好了,相信他们也不会计较,尤其是在闷得发慌的时候。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德航已经开始过这种服务,后来不知为何停止,可能是信号未够完善,近来听说要恢复。

      几乎所有的美国国内航班都装上了Wi-Fi,为什么东方的国泰和港龙那么大的一个机构还没有呢?

      上了网,还可以用Skype(即时通信软件)来通免费国际电话,那更是一举数得了。当然希望早一天实现,但实现了,噩梦又要开始。

      有过坐直通车到广州的经验就知道,许多所谓的内地的大亨,在车上大声向手下呼喝,那种声音的污染,是很难受得了的。

      这又要延伸到日本去,日本人在火车上是绝对不用手机通话的,若有急事,也会自动走到车厢与车厢之间的空位去小声对话。那是基本礼貌,绝对要遵守才行。

      日本人对这种礼貌的遵守根深蒂固,所以他们最早发明用电话发短信,一切联络,默默进行,电话的匙键使用得非常纯熟,甚至令到年轻人不会用笔写字,毛病也大。但说什么,也好过噪声。

      羡慕

      收到老友金峰兄、沈云嫂的来信,长长的四页纸,另附数张照片,看了老怀欢慰。

      没有他们提起,我还不醒觉,大家最后一次见面,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偶尔,我在电视上还看到金峰兄和钟情等诸位女主角合演的黑白片,卿卿我我,大唱一轮。只要一个镜头进眼,便得把整部片看完,以表思念。

      金峰兄是化装大师方圆先生的独子,和沈云姐在一九四五年认识,厮守了整整六十六个年头,相依为命,在把离婚当儿戏,完全不相信爱情存在的当今,算是奇迹。

      两人婚后生了四个孩子,儿子方浩和方涌,女儿方平和方茵,一共有十个孙子和一个曾孙,真是名副其实的四代同堂大家庭。

      他们移民到了波士顿后,就一直安居下来。沈云姐形容这座文化古老的城市,说一点也没受岁月影响。

      假如将汽车换成马车,谁也不会觉得怎么改变,每次经过贯穿全城的马萨诸塞大道,老店依然开着,连路上的坑也从没挖好。

      三十年前计划的一条地下道,至今尚未完工,街边的各式路栏还是摆着,波士顿人叫它为“大挖”(Big Dig)。看着这种情形,沈云姐也不自觉已经八十许,仍年轻,从照片看来,也的确如此。

      改换的是他们的住宅,本来建在湖边,巨大无比,当年因为沈云的姥爷和奶奶也搬来了,需要多个房间。

      看到女儿家对面的房子有出售的招牌,他们即刻买下,在二〇〇七年搬了过去。屋宇小了,但只是两老居住,冷暖气费用,已省不少,大家又互相照顾,我可替他们放下一百个心。

      搬家时,沈云找到我替他们写的一幅《心经》,相信也已残旧了吧。这几天,趁还没出发到塔希提岛,再抄一张,让他们两老回向众生去吧。

      最后沈云写道,有老伴、老窝、老友、老本,知足矣。真是羡慕。

      牢骚

      我相信八〇后的青年,大多数是好的。

      但有一部分,我看不过眼。

      他们娇生惯养,被溺爱得一无是处。有些甚至思想保守,迂腐得比父母还要厉害。

      叫他们去旅行也不肯,一点冒险精神也没有,性知识也贫乏,只知道关起门来自我解决。

      男的醉生梦死,女的也一样,嫁个有钱人是她们的理想。所以会在报纸上看到,内地富豪征婚,有一大群香港女子北上,争个你死我活。

      有些人当成趣事来看,我认为这件事的背后,代表着一种侮辱,一种悲哀。

      追根究底,发现这都是惰性使然,而这惰性是来自父母有经济基础,存了一点钱。在八〇后青年的脑中,总有一句话“做那么多事干吗?
      爸妈死了之后,不留给我留给谁?

      这群人持着这种态度,可恶地傲慢,不知道什么叫作礼貌。没家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从前的父母也没时间教训子女。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的人,还会称长辈为先生,叫比我们年轻的人什么兄什么兄呢?

      也许,是我们都吃过苦。既然有钱,就送子女到外国留学吧,挨了之后,或者会成一个较为坚强的人。

      就算没条件,也得鼓励他们去做暑假工。

      要是什么都不肯做,那么念了大学也没用,就让他们到社会上去挣扎吧,那么一来,思想才会早点成熟。

      反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家庭,也多数是富裕的,但他们的子女并不懒惰,也不肯承受家产,独自去海外流浪,虽然成为嬉皮士回来,但也知识广博,变成当今社会的中坚分子。

      也许,这是自己老了,发发牢骚。年轻人不了解,说了也没用。

      记得父母亲也经常发牢骚,说我们那些四〇后,好吃懒做,没有什么希望,和我当今骂八〇后一样。等到八〇后成为父母,也会发发牢骚。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