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以生命的名义》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以生命的名义》内容简介:

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70岁时,应德语作家汉斯于尔根舒尔茨的邀请进行了一系列对话。这一对话的一部分将在弗洛姆位于瑞士洛加诺的公寓录制,一部分将在苏黎世电视台的现场录制。这本书就是大胆的文字记录。艾莉希弗洛姆说:“社会的丰富和无聊”,“梦想是全人类的语言”,“人是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时候,高熙之年弗洛姆已经完成了12部著作,这是他第一次通过广播向广大听众阐明自己的想法。弗洛姆以简洁明了的口语和即兴的思维生动新颖地描述了毕生从事研究的精神领域,构成了心理学著作所需的解释和有趣的补充。

《以生命的名义》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和哲学家。1900年出生于德国犹太家庭,1922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1934年赴美从事心理咨询,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任教。1980年弗洛姆在瑞士因病去世。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边缘化,这种孤立感使人们渴望与他人结合和联系。弗洛姆以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 《存在的艺术》 《逃避自由》 《健全的社会》 《论不服从》 0103010 0103010 0103010 0103010 0103010等。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

  MOBI版

            PDF版

=======================================================

书友评论:

生产需求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不仅在外行人中,而且在许多科学家中——人是机器,根据特定的生理需求运作。人类有饥渴,需要睡觉,有性欲和许多其他的需求。生理上或生物上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如果没有得到满足,这个人会变得神经质,甚至死亡,比如因饥饿而死。但如果他们满足了需求,那么表面上一切都会井然有序。然而,现在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所有生理上和生物上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但这个人仍然没有满足,也就是说,他不能与自己和睦相处,他可能有严重的心病,尽管他看起来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他缺乏那种能激发他积极性的刺激。

我想简要举几个例子。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关于完全摆脱刺激的有趣实验。例如,把人放在一个隔离的牢房里,房间里有恒定的温度、光线,他的食物被送进去,只是没有任何刺激,他所处的环境就像胎儿在子宫里。这个实验进行了几天之后,这些人身上就出现了严重的病理症状,通常是精神分裂症。虽然他们在生理上得到了满足,但这种消极状态引发了心理上的疾病,甚至会导致精神错乱。同样的情况在胎儿身上是正常的(即使刺激没有像在这个实验中那样完全规避),在成人中却变成了致病的情况。

还有人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尝试,试图阻止人们做梦。阻止人做梦是有可能的,因为观察到一个人在做梦时眼球转动得非常快。如果你叫醒他,你就可以阻止他做梦。这些被叫醒的人出现了明显的疾病症状。这意味着做梦是必要的。即使在睡眠中,人们在情感上和精神上仍然保持积极。如果人们停止这种积极活动是会生病的。

动物心理学家哈洛(Harlow)用猴子做了实验。他注意到,猴子在一个复杂的实验中参与了十个小时,它们坚持拆解着一个特定的组装物,很有耐心,尽管没有任何奖励或惩罚,也不存在刺激反应链的任何元素,它们只是对这一劳动本身感兴趣。因为即使是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也会产生高度兴趣,而这种刺激并非仅仅来自食物或害怕受到惩罚。

人类在三万年前就发展了艺术。人们常说这是为了达到施法的目的。例如,洞穴壁画中美丽的动物形象充分展现了最优雅的动作。人们之所以画这些画,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画能使狩猎更加成功。也许是这样。但真的能以此解释它们的美丽吗?为了施法的目的,没有必要在洞穴或花瓶上进行这么精致的作画和装饰。更确切地说,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感知那种美,那是一种附加物。换句话说,人除了对实用的、有针对性的物品和商品感兴趣外,还对在创造、设计和自身力量发展方面保持着积极的兴趣。

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比勒(Karl Bühler)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词,即“功能性快乐”。它的意思是,积极的生活能带来快乐,快乐就在于这个人享受他的忙碌,不是因为他需要这个或那个,而是因为创造的行为和个人能力的表达本身就能创造快乐。这当然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一位才华横溢的意大利人——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认识到,旧时的奖惩原则是用来驯服孩子的,而不是用来培养他们的。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当活动本身产生内在的满足感时,人们确实会学得更好。我认为,当一个人表达了他自己,表达了他内在的力量时,他才是他自己。如果这没有发生,如果他只是用“拥有”来代替“存在”,那么他就会衰退,他就会变成一件物品,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这会带来痛苦。真正的快乐在于真正的积极,而真正的积极是人类力量的表达和成长。请大家不要忘记,从纯粹的脑生理学观点来看,可以确定的是,脑部的紧张促使了脑细胞的生长。这种增长甚至可以称量。这和人们使用的肌肉没什么不同。在仅仅是例行公事的活动中,它们只能证明它们已经是什么,而不能证明它们可能是什么。

现在,我想就我们对富足的思考补充一些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内容。人类的历史以几个主要的阶段划分。也许我们可以以此聊开,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猿进化为人类。这花了几十万年。这种转变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步骤或时刻,而是一个由量变慢慢转为质变的过程。人类大约在六万年前才开始出现,而现代人类,即智人,大约在四万年前进化而来。这就是我们开始的地方,听起来短得不可思议。

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区别并非在于是否直立行走。这种情况在猴子身上早已发生,远在大脑进一步进化之前。区别也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是一种决定性的新内容,一种完全不同的品质:自我意识。动物也有意识,它有对客体的意识,它知道这是这个,那是那个。但是,当人出生时,他有一个不同的、新的意识,即他自己的意识:他知道他存在,他是不同的,与自然分离,也与他人分离。他有着自己的经历。他有自我意识,他会思考,会感知。据我们所知,在动物世界里没有类似的情况。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之处。

从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降生的那一刻起,粗略计算,人在普遍贫困、普遍物质短缺的情况下生活了三万年。作为猎人,他们靠狩猎动物、搜集可以使用的东西和发现不需要栽培的东西为生。这一时期的生活以贫穷困苦为特征。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有时也被称为新石器革命,距离现在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开始进行物质生产,不再依靠“落在”他们身上的东西或可以狩猎的东西生活,而是成为耕地的农民或动物饲养者。他们利用自己的思维、技能和远见亲自生产出比他们眼下需要的更多东西。

今天,拿着普通的犁的农民在我们看来似乎很原始,但在现实中,这是第一个超越之前生活的人,之前的人纯粹依赖自然,而此时人类开始用其大脑、其想象力和其才干来影响世界并创造生活空间。人们计划,人们建造,并且第一次确保了相对的富足。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没有持续多久。文化出现了,城市出现了,于是第二个时代很快到来了:一个相对富足的时代。我所谓的“相对富足”是指,虽然过去的贫穷困苦已经被克服,但富足并不足以覆盖每个人。它只覆盖了少数领导社会、掌握权力、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人,所以剩下的还是大多数人。桌子不是为每个人摆好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享有这种富足。所以,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自新石器革命开始以来就存在的相对富足或相对稀缺,虽然规模有所变化,但今天仍然存在。

相对富足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成功地创造了文化,有物质基础来建造房屋、组织国家、供养哲学家,等等。另一方面,相对稀缺意味着小群体不得不剥削大群体。没有大多数人,这样的经济就不可能繁荣。发动战争并不像有些人津津乐道的那样基于人类的本能,基于天然的破坏欲;战争其实在新石器时代才开始,因为那时才有东西值得被抢夺。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共存,发明了战争,并以此为一种机制,来攻击那些拥有他们想要的东西的人。我们曾经对战争有过复杂的解释。“我们受到了威胁!”他们这样声称是为了证明战争的正当性。事实上,它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将文化,另一方面要将战争和人对人的剥削归于相对富足这一新石器时代的成就。从那以后,人类多少类似生活在动物园里。照这么说,我们整个基于对人类观察的心理学,可以与动物观察阶段相比较,在这个阶段,所有关于动物的知识都是基于对动物园里动物的认识,而不是基于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心理学表明,动物园里的动物与野生动物的行为有显著不同。索利·祖克曼(Solly Zuckerman)在伦敦摄政公园的动物园观察到,狒狒非常具有攻击性。起初,他认为这是这些猿类的天性。但后来他得知,其他研究人员曾在野外观察过这些狒狒,发现它们很少有攻击性。被囚禁的状态、无聊、对自由的限制——所有这些都导致了攻击性的增加,而这在自然条件下是不会发生的。

我只想以此澄清一点:人和动物在被囚禁时的行为和自由时的行为是不同的。但之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人们来说是新的形势,实际上它从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并在我们生活的世纪愈演愈烈:机械的力量忽然取代了动物和人类的力量,即天然的力量。机器产生了能量,而在此之前这都不得不由生物提供。与此同时,新的希望被点燃,一旦人们能使用这种能量,就能为所有的人创造富足,而不仅仅是为少数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不久便开始了一场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其特点是不仅人类的能量被机器所取代,而且人类的思维也被机器所取代。我说的是控制论,机器自己生产并引导其他机器。按照控制论,生产的可能性已经增加并且正在飞速增加,以至于人们可以预见到——除非在此之前战争爆发,饥荒或流行病毁灭人类——我们可以用这种新的生产技术实现绝对的富足:全人类必将不再穷困,不再潦倒,而能够过上富足生活——不是过剩,更确切地说是满足的生活,从而使人们摆脱对饥饿、对威胁的恐惧。

然而,今天的这个现代社会发展出了一些过去不存在的东西:它不仅生产商品,也生产需求。什么意思呢?人们总是有需求的:我们想要吃喝、住在漂亮的房子里,等等。但是如果你现在环顾一下四周,你就会发现广告和包装越来越重要。人们的愿望几乎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而是被外界唤醒和控制的。即便是那些生活富足的人,想到他们理应需要的大量供给,也会觉得自己很穷。毫无疑问,工业要在现今的体制中存在,也就是说要盈利,它就会成功地生产出它想要满足、必须满足的需求。我们目前的经济体制是基于生产最大化和消费最大化,而十九世纪的经济是基于储蓄最大化。在我们的祖先看来,买一些没有钱买的东西是一种恶习,现在却成了一种美德。反之亦然:没有需求,不贷款,只买必需品,几乎让自己在政治上可疑的人,是一个奇怪的人。在美国,任何没有电视机的人都会引人注目,他显然并不完全正常。这将带来什么?消费的无限制增长将产生这样一种人,他们有一种理想,几乎是一种新的宗教,即极乐天国的宗教。如果你问一个现代人如何想象天堂,很可能不再是周围有很多女孩(男性视角的天堂),而是幻想有一个大型的百货公司,里面应有尽有,且有钱买下需要的一切——尽可能再比邻居买得多一点点。因为人的自尊是由他拥有很多东西这一事实决定的。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必须拥有最多的东西。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