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丁·菲耶罗》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关于《马丁·菲耶罗》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关于《马丁·菲耶罗》内容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他钟爱《马丁·菲耶罗》,称其为阿根廷文学的代表,认为它与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楼拜的作品不相上下。

博尔赫斯与玛加丽塔·格雷罗合作,介绍推广《马丁·菲耶罗》,详细分析高乔诗歌的特点、《马丁·菲耶罗》作者何塞·埃尔南德斯的生平经历、该作品的内容,并总结梳理了相关评论和研究著作,是了解和认识这部著作的绝佳材料。

本书是博尔赫斯献给根廷文学的一份充满情意的礼物,是对阿根廷文学扛鼎之作《马丁·菲耶罗》最全面、最丰富的介绍和评论。

关于《马丁·菲耶罗》作者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

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时随家人旅居欧洲。

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根廷文坛的地位。

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译有王尔德、吴尔夫、福克纳等作家作品。

曾任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获得阿根廷国家文学奖、福门托国际出版奖、耶路撒冷奖、巴尔赞奖、奇诺·德尔杜卡奖、塞万提斯奖等多个文学大奖。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病逝于瑞士日内瓦。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密码1122

  MOBI版-----密码1122

            PDF版------密码1122

                  TxT版------密码1122

    azw3版------密码1122

=======================================================

书友评论:

《马丁·菲耶罗》及其评论者

埃尔南德斯的这部诗作,从一开始就深得大家的喜爱,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在一八九四年版的按语中,编者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发行的这本书共计六万四千册”,并且还听说,“在乡下,在某些地方的聚会上,出现了一种‘朗诵者’,在他的周围聚集着男女听众……”再往下又说:“我的一位顾客,他是个批发货栈老板,昨天他给我看一位乡村酒店老板的订货清单:火柴12包;225升的啤酒1桶;《马丁·菲耶罗归来》12本;沙丁鱼罐头100听……”除去商人的小小夸张以外(对于商人们的这种夸张,埃尔南德斯并不反感,有时,甚至还写入他的诗中),上面所说的基本属实。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一种浪漫的偏见就存在,那就是,若要在过世以后享有荣誉,其条件之一就是当时的默默无闻。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在他的《帕亚多尔》中,坚持对埃尔南德斯同代人吝啬的赞誉或指责,就像他的导师维克多·雨果在其《威廉·莎士比亚》中编派和杜撰针对该诗人的负面意见一样,而在这种指责和杜撰中有某种夸张;《马丁·菲耶罗》最早的读者,并非不了解它的优点,尽管不能充分地予以评价,对此我们以后还要研究。

一八七九年埃尔南德斯把他的诗集寄给了米特雷1。上面写的献词如下:“堂巴尔多罗梅·米特雷将军阁下,二十五年以来我一直是您的政敌。没有多少阿根廷人可以这样说,但是同样也很少有人敢于像我一样,可以超越这种回忆而请求您这个伟大的作家,在您的图书室里匀出一小块地方,存放这一本小小诗集。我请求您收下它,以此作为此书的作者和您的同胞对您的尊敬的见证。作者”。米特雷给他的答复中有这样的话,可以表明《马丁·菲耶罗》“是一部以其作品和典型人物在阿根廷的文学和历史上获得地位的作品”。他还说:“您的这本书是一部真正的自然而然的诗歌,是从真实生活的整体上切割下来的”,接着,他又有点矛盾地说:“伊达尔戈总是您的荷马,因为他是第一个诗人……”

“是从真实生活的整体上切割下来的”这句话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他的同时代人,在评价他的作品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评价。

《马丁·菲耶罗》是现实主义的,大家公认,好像这类作品是浅显而易懂的,特别是当它写得好的时候更是如此。左拉能谈论生命的片段实录现实;然而这并不确切,因为生活并不是一篇课文,而是一个神秘的过程,可是这一点与人们通常的想法一致。所有的现实主义作品看上去都好像是纯粹的实录,纯粹的报道,而文学家一般认为,只要遵循这点,就可以很顺利地去写作了。而我们则认为,《马丁·菲耶罗》的题材已经很遥远,从某种角度上说,带有异时异地的情调;对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来说,那是关于一个逃兵的一则平庸的故事,后来此人变成了一个恶人。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证明,那就是爱德华多·古铁雷斯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相似的题材,而没有谁去想,它们来自《马丁·菲耶罗》。

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左拉以他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他的同时代人提供了启示。这种启示中就有这位作者的伪科学理论和性丑闻在起作用。而在《马丁·菲耶罗》中,出于埃尔南德斯的意愿,而且对于高乔人来说,性生活还相当初步,因此就摆脱了这种刺激。

此外,《马丁·菲耶罗》很具有政治性。一开头,人们并不是从美学角度来评判它,而是从它所维护的东西来评判它的。还有人补充说,这位作者属于联邦派(那时候管他们叫“联邦佬”或“玉米棒子派”)。值得一提的是,他属于一个不论从道德方面,还是从知识水平方面来看,都比较差的一个派别。当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互认识,而何塞·埃尔南德斯确实没有给他同时代的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一八八三年,格鲁萨克2拜访了维克多·雨果;在门厅,一想到自己来到一位杰出诗人的家里,他简直要激动起来,但是,“老实说,我感到非常平静,就好像我待在《马丁·菲耶罗》的作者何塞·埃尔南德斯的家里一样”(《智慧旅行》,第二卷,第一一二页)。

米格尔·卡内3称赞埃尔南德斯的这部诗歌,然而是从对那个时代感兴趣的意义上说的,他最喜欢的是那些使他能回忆起埃斯塔尼斯拉奥·德尔坎波的段落。一八九四年的那个版本同样也包括对里卡多·帕尔马4、何塞·托马斯·吉多、阿道夫·萨尔蒂亚斯以及米格尔·纳瓦罗·比奥拉的理智的赞扬。

一九一六年,卢贡内斯发表了《帕亚多尔》,这对他获得诗人的名声的历程来说,至关重要。卢贡内斯总觉得自己带有克里奥尔的味道,可是他的巴洛克风格和他那过大的词汇量使他脱离了广大读者。他认为,无疑是埃尔南德斯的这部作品使其接近了民众,于是他写了一本《帕亚多尔》,当然,他是带着全部真诚写的。卢贡内斯要求把《马丁·菲耶罗》称为阿根廷民族之书。在《帕亚多尔》中,对我们的游牧时代有非常精彩的描写,它们必不可少地被收入选集里。也许其唯一的缺点就是,他写这些诗的目的就在于此。卢贡内斯用他的长篇大论要求把《马丁·菲耶罗》称为史诗;它证明了我们的希腊—拉丁血统,尽管有过基督教造成的长时间的中断,因为这是一种“东方的宗教”。

每一个国家对于书籍应有的观念是很古老的。一开始,它带有宗教性质。《古兰经》把犹太人称作“信奉天经者”,而印度人以为《吠陀》是永恒的。在宇宙的每个时期的各种信仰中,为了创造每一件事物,神性让人们记住《吠陀》里的话语。十九世纪初,关于书籍带有宗教性质的观念转变成为带有民族性质。卡莱尔5写道,从《神曲》中可以解读意大利,而从《堂吉诃德》中可以解读西班牙。他还补充道,几近于无限的俄罗斯则默默不语,因为还没有哪一本书将它表现出来。卢贡内斯宣称,我们阿根廷人有一本带有这种性质的书了,这一本书,估计指的就是《马丁·菲耶罗》。他说,埃尔南德斯的这本书中有我们的根源,如同在《伊利亚特》中有希腊人的根源,在《罗兰之歌》中有法国人的根源一样。把《马丁·菲耶罗》说成具有史诗性质,是出于需要想象出来的,是企图以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一个耍刀子的人那一段简直只能算是个人经历的故事(连一种象征的方式也说不上)来掩饰我们祖国那世世代代的颠沛流离,那既有艰苦岁月又有查卡布科战役和依杜萨因戈战役的世俗的历史。我们以后还要谈及这一有争议的话题。

罗哈斯在他的《阿根廷文学史》一书中略带犹豫或有点矛盾地反复谈到这同一话题。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这一段优美如画的对歌可以看成是形式上的简朴、内心的纯真,好像是一种天性的、最根本的事物。”“既可以说它不是鸽子的咕咕声,因为它不是情歌,也可以说它不是清风之歌,因为它不是一首颂歌。”他还说:“人们创建城市,一开始只是修一些小堡垒;然后把他们的行动渐渐地、呈辐射状向荒野伸延开来,他们与处女地作斗争,与好战的奥卡人搏斗,还要忍受尚不完善的社会组织的不公正对待;他们对人世、对正义充满信心,他们在这种天生力量的驱使下,无所畏惧地朝前闯;这就是高乔人马丁·菲耶罗的生活;这就是整个阿根廷人民的生活。”谁要是读过埃尔南德斯的这部作品,哪怕是浮皮潦草,也会清楚地知道,罗哈斯所列举的主题,为了重复塔西佗6的论断,由于其缺席或仅仅以片面形式出现而在其中闪闪发光。

卡利克斯托·奥约拉7在他的《作品选》的注释中说得更准确,他说:“《马丁·菲耶罗》的故事情节并非最具民族特色,也并非最具种族特点,也说不上是我们人民的‘根源’,或从政治上说,也不是我们国家的‘根源’。在这个故事中表现的是‘上个世纪后三分之一时期’的一个高乔人生活中的种种痛苦遭遇,那时正值大萧条之际,也是那种地方性的典型人物消亡的前夕,并且,正是我们面临将这种人摧毁的社会组织的转型时期。”

出于好奇,米格尔·乌纳穆诺8的见解值得一提:“在《马丁·菲耶罗》中,史诗的成分和抒情的成分紧密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在我所了解的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中,《马丁·菲耶罗》是最深刻的西班牙式的东西。当潘帕草原上的帕亚多尔(吟游诗人)在翁布树阴下,在莽原上无限的寂静中,或是在星光照耀下的宁静夜晚,在一把西班牙吉他的伴奏下,唱起《马丁·菲耶罗》那单调的十行诗时,当被感动的高乔人听着自己的潘帕草原的诗歌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感到,从那无意识的心灵深处涌出西班牙母亲不可磨灭的回声,父母用鲜血与灵魂留给他们的回声。《马丁·菲耶罗》是西班牙的斗士之歌,这些斗士在格拉纳达竖起了十字架以后,就到美洲去了9,为的是朝着文明前进,为的是去到莽原上开拓道路而充当先锋。”也许,有必要提醒一下,被乌纳穆诺很客气地称为“单调的十行诗”的、隶属于西班牙的诗歌,实际上是六行诗。

相比之下,梅嫩德斯—佩拉约10的观点更明确,也没有那么奇特:“阿根廷人一致认为,高乔文学的代表作是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马丁·菲耶罗》。这部作品在整个阿根廷领土上都极具普及性,不仅仅在城市,而且在乡间的小酒店和农庄。这一股阿根廷潘帕的清风以它桀骜不驯、勇猛而又倔强的诗歌形式流传开来,在那些诗句中,那不屈的、原始的激情在迸发,在与徒劳地想控制主人公的社会机构的勇猛斗争中迸发。最后,这股激情使他投身到那自由自在的莽原生活之中,尽管还带有对文明世界的些许怀念,但是,是文明世界将他从自己的怀抱里抛弃。”可以看出,使梅嫩德斯—佩拉约受感动的是在明亮的晨曦中,两个朋友穿越了国界。

《马丁·菲耶罗》是另一部重要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和依据。那就是埃兹吉耶尔·马丁内斯·埃斯特拉达的《马丁·菲耶罗之死与形象转化》(一九四八年,墨西哥)。它没有对文本进行更多的解释,而是一种再创造;在它的篇章中,这位诗人,他具有梅尔维尔11、卡夫卡和俄国作家的经验,他重又回到埃尔南德斯的初梦之中,加上阴影和晕眩,使之变得更加丰富。《马丁·菲耶罗之死与形象转化》开拓了一种高乔诗歌批评的新风格。未来几代人会谈论马丁内斯·埃斯特拉达的人物—克鲁斯、皮卡迪亚,就像我们今天谈到德·桑克蒂斯12的法利那塔或是柯勒律治13的哈姆雷特一个样。


1 Bartolomé Mitre(1821—1906),阿根廷政治家、军人、作家,曾任阿根廷总统。

2 Paul Groussac(1848—1929),出生于法国的阿根廷随笔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

3 Miguel Cané(1851—1905),阿根廷作家。

4 Ricardo Palma(1833—1919),秘鲁小说家。

5 Thomas Carlyle(1795—1881),苏格兰散文家和历史学家。

6 Tacitus(约56—约120),罗马帝国雄辩家、高级官员、历史学家。

7 Calixto Oyuela(1857—1953),阿根廷诗人、散文家、评论家。

8 Miguel de Unamuno(1846—1936),西班牙教育家、哲学家,“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作家。

9 西班牙人于1492年先收复了格拉纳达,然后随哥伦布航行到“新大陆”。

10 Marcelino Menéndez y Pelayo(1856—1912),西班牙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

11 Herman Melville(1819—1893),美国小说家。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