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epub-pdf-mobi-txt-azw3 - Epubooks.top
書名:凡爾賽宮
格式:EPUB/MOBI/AZW3
標簽:法國 歷史
內容簡介:
1623年,路易十三著手在人煙稀少的凡爾賽修築自己的狩獵行宮時,一定無法預想到這座僅有兩層高的小樓,日後會被兒子路易十四擴建成歐洲宏偉、華麗、奢侈的宮殿建築群。幾百年來,這座風格獨特的“法式園林”見證了法國輝煌又動蕩的歷史,同時也引發了歐洲各國的競相效仿。
在本書中,法國史專家科林·瓊斯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為我們闡述了凡爾賽宮不同尋常的興衰史,考察了它從建造、修繕到成為永恒歷史遺產的過程,探討了這顆人類藝術寶庫中的明珠如何從彰顯王權的景觀建築,逐漸獲得如今堪比神話的地位,並最終成為法國歷史記憶的象征。
★全方位揭秘凡爾賽宮的興衰:凡爾賽宮不但在法國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也是世界歷史、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但是,凡爾賽宮僅僅是曾經的皇家園林、如今的歷史遺跡嗎?法國史專家科林·瓊斯就為我們揭開了凡爾賽宮或輝煌或落魄的歷史背後那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秘事。
★由點及面,探索凡爾賽宮的生活:從行宮到宮廷,凡爾賽宮的角色轉變也是生活其中的人的境遇變遷,上到王公大臣,下到仆從百姓,凡爾賽宮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從宮殿到博物館再到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凡爾賽宮幾百年來的變化,不但折射出法國歷史的變遷,更能為世界各國的古代宮殿保護提供一種借鑒和警示:無論是法國的凡爾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還是俄羅斯的克裏姆林宮、中國的故宮,古代宮殿的保護和角色轉換一直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話題。現代人該如何處理承載著諸多不光彩歷史的古代宮殿?
作者簡介:
科林·瓊斯(Colin Jones)
英國歷史學家、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員,曾先後就讀於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聖安東尼學院,現執教於倫敦瑪麗王後大學歷史系,專攻法國史。著有《劍橋插圖法國史》《巴黎城市史》等。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网盘密码1122
=======================================================
部分摘錄:
路易十三的狩獵小屋
凡爾賽宮的宏偉掩蓋了一個事實:它起碼象征著文化對抗自然的勝利。路易十四統治期間,聖西蒙公爵(1675—1755)作為廷臣在凡爾賽宮生活了十余年,但很顯然,他並非國王的朋友。多年後撰寫回憶錄時,他痛斥路易十四的宮殿選址決策:在他看來,那是“最令人神傷且不值得留戀的地方,那裏沒有風景,沒有樹林,沒有水源,沒有土壤。那裏只有流沙和沼澤,所以空氣也十分糟糕”。[1]水流順著山谷兩側的斜坡淌進一片沼澤平原,其上到處是池塘和面積廣闊的死水,使整片區域彌漫著危害健康且惡臭難聞的氣息,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狂風也在這裏肆虐,滋生出一種潮濕且蕭瑟淒涼的氛圍。
在路易十四出生前的幾年裏,“凡爾賽”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那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位於加利山谷南側,巴黎西南方約19千米處。當地歷史與其地理位置一樣不引人註目。2006年,在如今宮殿所在位置的南邊發現了一座墨洛溫王朝時期的墓葬,證明早在公元8世紀這裏便有人居住,但直到11世紀中期,“凡爾賽”才見諸文字記載。這個地名來源於古法語的“versail”,意為開墾過的土地。雖然中世紀這裏以密林和低窪的沼澤為主,但其實還有葡萄藤和果園,以及開闊的耕地。有處高地上矗立著一座磨坊,日後就是在那裏,路易十四修建起了他的宮殿。
16世紀中期,在這座山村及其外圍農莊裏,可能總共只有幾百個居民,住在簡陋的有著茅草屋頂或石板屋頂的村舍裏。這個地區位於諸多道路的交叉點,其中包括一條連接巴黎與諾曼底的主幹道,當地所享的任何繁榮都歸功於此。經由凡爾賽被送往巴黎屠宰的牲畜要比經由這裏去往巴黎的人多得多。到16世紀中期,富有的巴黎人開始在這裏投資地產。馬夏爾·德·洛梅尼是一位有影響力的金融家,他在凡爾賽修建了一座莊園,並向國王請願,希望能恩準村子每周舉辦一次集市,每年定期舉辦四次交易會。在1572年針對新教徒的“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中,洛梅尼在巴黎罹難,其財產落入阿爾貝·德·貢迪手中。貢迪是托斯卡納人,時任法國攝政王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隨從,由此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貢迪忙於國事,無暇顧及凡爾賽的發展,但與其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他仍繼續在那裏購置地產。等到世紀之交,即法國國王開始對凡爾賽感興趣的時候,貢迪家族已成為當地最具權勢的家族。
1589年,法國的宗教戰爭已近尾聲,在圍攻巴黎的路上,亨利四世率軍途經凡爾賽。也許這裏令他難以忘懷,因為自1604年起,他曾多次返回此地行獵。茂密的樹林使這裏成為狩獵遊戲的理想場所,尤其是獵殺鹿、野豬、狼和野兔。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國王們在聖日耳曼昂萊興建了一座時尚的城堡,那裏後來成為最受法國王室青睞的居所之一。凡爾賽與之毗鄰,對進行一日狩獵來說,是一處非常合適的目的地,但亨利四世有時也在那裏過夜,通常住在貢迪的莊園裏。1607年,他帶著5歲的兒子前往凡爾賽,進行男孩人生中第一次狩獵冒險。男孩獵到了“一只野兔,五六只鵪鶉和兩只鷓鴣”[2],而且似乎對這個地方表現出了持久的熱情。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後,這個男孩即位為王,即路易十三。在位期間,路易十三(1610—1643在位)飽受宗教沖突、地方起義和城市暴亂的困擾。此外,從1635年開始,法國又在三十年戰爭中公開與奧地利和西班牙對抗。國王投身於全國各地似乎永無休止的戰爭,而返回法蘭西島時,他首選的住所總是聖日耳曼昂萊。1618年前後,他開始前往凡爾賽行獵。路易十三靦腆、粗魯,還有些歧視女性,因此在前往聖日耳曼昂萊時,他更喜歡讓幾名男性獵手陪伴左右。1623年,為滿足自己休閑的需要,他決定在那座高地上的磨坊旁,修建一座狩獵小屋。
1624年,路易十三第一次住進了這座小房子:它位於路易十四所建宮殿的心臟地帶,如今正好被凡爾賽宮的大理石庭院占據。但作為凡爾賽宮的前身,這座建築十分簡陋,算上隨從也只能容納十幾個人。當時法國仍為各地方頻發的爭鬥困擾,為了加強防禦,路易十三下令在狩獵小屋周圍開挖壕溝,並修築一道高約3米、轉角處建有塔樓的圍墻。小屋風格略顯過時:當時首都的主流是用白色巴黎石修建房屋,但路易十三的凡爾賽小屋卻用紅磚建成,點綴著多立克石柱,屋頂則由黑色板巖鋪就。據聖西蒙說,正因如此,這座小屋才被稱作“紙牌屋”[3]——擁有紅、白、黑三種顏色,而且看上去十分脆弱。拆掉鄰近的磨坊,小屋的情況才好了一點兒。
在許多宮廷中人看來,國王對凡爾賽的熱情著實令人費解。除了豐富的狩獵活動以外,那裏鮮有值得稱道的地方。聖西蒙曾尖刻地指出凡爾賽的缺陷,(2)而若將其與巴黎盧浮宮、杜伊勒裏宮,或是可以飽覽塞納河美景的聖日耳曼昂萊城堡相比,則更加相形見絀。在巴松皮埃爾侯爵看來,凡爾賽只不過是一座“微不足道的城堡”,連鄉紳也不會引以為傲。後來路易十三提醒某位廷臣自己拆除了凡爾賽的磨坊,後者反唇相譏,說雖然磨坊的風車不見了,但風並沒有消失。[4]夏天的臭氣也是如此。但路易十三更傾向於將環境問題視為一種挑戰,而非阻礙。自17世紀20年代後期起,他開始對自己的小屋進行改造,使其不僅能供人留宿,還更適宜長期居住。他還在村內及周邊獲得了新的地產,以此在小屋後方修建了面積廣闊的花園。
1630年,凡爾賽見證了“愚人日”:一場針對路易十三的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的派系政變遭到挫敗。自那之後,路易十三將聖日耳曼昂萊設為其本人和宮廷的主要駐地,他可由此前往凡爾賽或其他王室行宮避難,如楓丹白露宮或貢比涅宮,而黎塞留作為國王的首席顧問,則被安頓在呂埃爾附近。除處理一些重要國務外,這一安排使路易十三得以遠離巴黎和盧浮宮——對於這二者,他都沒什麽好感。
1631—1634年的進一步修建,使凡爾賽宮從簡陋的狩獵小屋,搖身一變成為鄉間別墅,甚至是觀光景點。1639年,克勞德·德·瓦雷納在《法蘭西之旅》(Le voyage de France)中慫恿前往巴黎地區的觀光者們到凡爾賽參觀,這是日後成為熱門旅行地點的凡爾賽首次出現在旅遊指南中。[5]此外,國王也對自己的新領地極為自豪。為了向各國達官顯貴炫耀,他將會面地點也安排在這裏(1641年,他在這裏接見了教皇的使者朱裏歐·馬薩裏諾;一年後,後者以紅衣主教馬薩林的身份接替黎塞留,擔任國王的首相)。路易十三也在這裏款待了他的王後——奧地利的安妮,並為她修建了房間,但他從不允許她在此過夜。1641年,聖日耳曼昂萊暴發天花,為保護自己的兒子、繼承人,路易十三將當時年僅3歲的路易十四帶到了凡爾賽,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下令讓安妮另尋庇護之所。凡爾賽是男性的專屬領地。
這幅圖中,制圖師雅克·貢布斯特描繪了17世紀30年代早期凡爾賽宮經路易十三修飾後的樣子。
據說尚在嬰兒時代,路易十四就對他那憂郁的父親畏懼不已,一見到他就大聲尖叫。盡管父子間早期存在這種反感情緒,孩子還是繼承了父親那種對凡爾賽的熱愛,這種情感上的延續性蓋過了兩位君主在這處地點用途上的分歧。路易十三更青睞小規模的凡爾賽宮,沈醉於其遠離宮廷的私密性、高度男性化的氛圍以及堡壘般的外觀。然而,1661年馬薩林去世後,路易十四開始親政,從那時起,他便致力於拆除這裏的防禦工事,招徠女性成員,將此地活動公開化,最終在1682年,他將整個宮廷和政府機構全部遷至此處,極大擴展了凡爾賽的規模。他將把簡樸的鄉間別墅改造成一座宮殿。
電子書版權歸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若有違反您個人權益,請留言反饋刪除相關信息。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