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年代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
内容简介: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改善了人类处境,但也播下了反抗的种子。随着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坍塌,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抗宣告开始。
以色列记者纳达夫•埃亚尔将带领读者游走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前线,向读者展示这场运动的有形轮廓和黑暗角落。书中记录了纳达夫•埃亚尔过去十多年里走访的地方和目睹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美国工人、失业的希腊人、叙利亚难民以及各国企业家——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左手是希望,右手是恐惧。
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故事如拼图般演示出全球化的前世今生,讲述了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意识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全球化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情感,也清晰地揭示出全球化面临的危机。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可怕的高效率
请想象你是19世纪英格兰曼彻斯特的一家纺织厂的厂主。这家纺织厂采用了1764年发明的珍妮多轴纺织机和1784年发明的动力织布机这两项革命性技术,布料生产速度加快了,产量也远远超出本地市场的需求。交通运输上的创新和通信技术赋予厂主将提高的劳动生产率转化为利润的能力。鉴于厂主投入了巨资,而本土市场早已充斥着竞争对手的产品,他需要尽快扩大收益,于是他想尽办法把自己的产品卖到有需求的地方,从伦敦到亚洲,不一而足。此外,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他需要购买新机器,跟上时代潮流,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不断扩张。这往往意味着他需要向债权人融资。到了这个阶段,如果厂主没能持续开发出新市场,他就会破产。 逆流年代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政客们来救场了。如果大不列颠必须派军队才能迫使它的殖民地从购买本地产品转为购买英国产品,必须派海军才能强迫他国向这些新大亨们开放市场,那么就这么办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就一语中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2]
《共产党宣言》问世后不久,英国的棉布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虽然它根本不出产棉花。[13]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治力量,也不是因为资本家们为了保有对生产方式的控制而诉诸暴力。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工业革命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此产生的财富诱惑巨大。
全球化不低头求人——它发号施令,把效率放在首位。判断效率的唯一标准是企业利益,焦点在于收益。本土性问题只有在有助于或有碍于盈利时才会被纳入考量范围。因此,正是全球化的本质造就了当今印度尼西亚的纺织血汗工厂,大量有毒废弃物被倾倒在全球南方国家等现象。全球化的运行不遵守任何道德准则或实质性法规,它没有理智,只不过是一台由效率驱动的简单供求机器。
全球化扫荡一切,势头凶猛。一直以来的相关讨论要么预测基于技术的全球化不可逆转,要么预言全球化会引起全球愤怒。现实要复杂得多,逆流年代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工业革命及其全球扩散的一个积极成果是造就了更强大的社会制度,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
请想象你是19世纪英格兰曼彻斯特的一家纺织厂的厂主。这家纺织厂采用了1764年发明的珍妮多轴纺织机和1784年发明的动力织布机这两项革命性技术,布料生产速度加快了,产量也远远超出本地市场的需求。交通运输上的创新和通信技术赋予厂主将提高的劳动生产率转化为利润的能力。鉴于厂主投入了巨资,而本土市场早已充斥着竞争对手的产品,他需要尽快扩大收益,于是他想尽办法把自己的产品卖到有需求的地方,从伦敦到亚洲,不一而足。此外,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他需要购买新机器,跟上时代潮流,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不断扩张。这往往意味着他需要向债权人融资。到了这个阶段,如果厂主没能持续开发出新市场,他就会破产。 逆流年代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政客们来救场了。如果大不列颠必须派军队才能迫使它的殖民地从购买本地产品转为购买英国产品,必须派海军才能强迫他国向这些新大亨们开放市场,那么就这么办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就一语中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2]
《共产党宣言》问世后不久,英国的棉布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虽然它根本不出产棉花。[13]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治力量,也不是因为资本家们为了保有对生产方式的控制而诉诸暴力。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工业革命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此产生的财富诱惑巨大。
全球化不低头求人——它发号施令,把效率放在首位。判断效率的唯一标准是企业利益,焦点在于收益。本土性问题只有在有助于或有碍于盈利时才会被纳入考量范围。因此,正是全球化的本质造就了当今印度尼西亚的纺织血汗工厂,大量有毒废弃物被倾倒在全球南方国家等现象。全球化的运行不遵守任何道德准则或实质性法规,它没有理智,只不过是一台由效率驱动的简单供求机器。
全球化扫荡一切,势头凶猛。一直以来的相关讨论要么预测基于技术的全球化不可逆转,要么预言全球化会引起全球愤怒。现实要复杂得多,逆流年代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工业革命及其全球扩散的一个积极成果是造就了更强大的社会制度,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的加速,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了。为了可以被工厂聘用,这些劳动力必须受过基础教育。[14]公立学校也好,为青少年工人开设的所谓工厂学校也好,都为资本家提供了两项关键服务:其一是让工人们习得逆流年代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了基本技术经验和读写能力。这两样都是社会所要求的技能,否则工人们就用不来汇票,写不了信,读不懂通告,当不成学徒。其二是训练了工人的行为:跟以往在农场或家庭手工业作坊劳作不同,在大工厂上班的人需要学会服从命令,有时间观念,理解共有责任。大众化教育符合资本家的需求。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教育摆脱了诞生之初的工具性,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同平等挂上了钩。就在19世纪,全世界15岁以上、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口占比从17%上升到33%,差不多翻了个倍。到20世纪中叶,这个比例达到50%。在2000年,这个比例是80%。[15]
富裕阶层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造就了这个历史性结果。不过,公众教育一方面具有剥削性质,另一方面也赋权给先前一直受压制的全体民众,让他们有了争取改善个人生活和政治状况的工具,推翻了阶级结构,强化了民主和工
富裕阶层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造就了这个历史性结果。不过,公众教育一方面具有剥削性质,另一方面也赋权给先前一直受压制的全体民众,让他们有了争取改善个人生活和政治状况的工具,推翻了阶级结构,强化了民主和工
不平等革命
全球化是一场持续性的、解放性的、效率高得可怕的革命。它不是什么地球村,让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围坐在一起唱响“欢聚一堂(Kumbaya)”。“世界是平的”所构造出的海市蜃楼,遮盖住了全球化道路上的坎坷与曲折。事实上,目前这个全球化模式最糟糕的可能结局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讲求集体性的平等主义村庄。全球经济的动力来自不平等。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要求在劳动力成本、购买力、商品及原材料价格、汇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套利空间。
企业家们早已利用这些差异,投身全球进出口经济,挣了大钱。这一进程在柏林墙倒塌后加速了。此后二十五年间,每天都有将近128 000人脱离贫困。[17]不平等以及在全球层面上对不平等加以利用是收入及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动因。
终点在哪里是个关键问题。当前这个全球化版本史无前例。之前也有国际贸易,货物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频率时高时低。然而,同现在相比,过去版本的全球化未能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当然也没能减贫。被剥削、被压迫者一直是零和博弈中的输家。整个世界掉进了马尔萨斯陷阱——缓慢的技术进步和食品增产导致人口增长,有限的资源需要分配给更多人,直至最后生活水平回归凄惨的初始状况。
18世纪的启蒙哲学家伏尔泰为奢侈享受辩护,抨击批评者的虚伪,指责他们一边高高在上地反对消费文化,一边享受咖啡等人生美好事物。“难道咖啡豆不需要勤勉的人在阿拉伯半岛的田野采摘?”伏尔泰拿咖啡说事,“来自中国的瓷器和精致易碎的美丽珐琅涂层曾经在无数双手中流转,烧制,再次烧制,上色,描画。这块纯银,经过精雕细刻,或轧平或制作成器皿和浅碟,来自新世界的心脏地带,开采于波托西的地底。整个宇宙都为你效过力,这样你才能洋洋自得地雷霆震怒,高高在上地恶语相向,侮辱为了取悦你而筋疲力尽的世界。”[18]
伏尔泰提供了涓滴效应[19]的早期版本。享受,即我们所称的消费主义,把世界联合起来,因为它创造了就业,催生了贸易和工业。其他人显然认为他的话无凭无据。经济历史学家格雷戈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的解释言简意赅:“生活在1800年的普通人比生活在公元前100 000年的普通人好不到哪里去。说真的,大多数生活在1800年的人比他们的远祖还穷。”[20]整个宇宙并没有像伏尔泰辩称的那样为18世纪巴黎的享乐主义者效力。真相是人类的某些种族受到了奴役,有时甚至会被驱役至死,但自身的物质福利毫无改善。只有一小撮贵族和富裕的资产阶级享受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奢侈品,包括伏尔泰本人。不但大众生活在贫困中,整体经济也不繁荣——1500—1820年,西欧的人均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14%。[21]
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当代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这一切。这些现象所具有的工业化、大规模化和自由主义性质急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大多数人创造了机会。全球化既是剥削的促成手段,也是被验证有效的全球减贫疗法。这一进程势头凶猛,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它不是自然现象,不是进步大长征,也不是地球村。它是政治-经济产物,迫使我们加入
全球化是一场持续性的、解放性的、效率高得可怕的革命。它不是什么地球村,让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围坐在一起唱响“欢聚一堂(Kumbaya)”。“世界是平的”所构造出的海市蜃楼,遮盖住了全球化道路上的坎坷与曲折。事实上,目前这个全球化模式最糟糕的可能结局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讲求集体性的平等主义村庄。全球经济的动力来自不平等。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要求在劳动力成本、购买力、商品及原材料价格、汇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套利空间。
企业家们早已利用这些差异,投身全球进出口经济,挣了大钱。这一进程在柏林墙倒塌后加速了。此后二十五年间,每天都有将近128 000人脱离贫困。[17]不平等以及在全球层面上对不平等加以利用是收入及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动因。
终点在哪里是个关键问题。当前这个全球化版本史无前例。之前也有国际贸易,货物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频率时高时低。然而,同现在相比,过去版本的全球化未能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当然也没能减贫。被剥削、被压迫者一直是零和博弈中的输家。整个世界掉进了马尔萨斯陷阱——缓慢的技术进步和食品增产导致人口增长,有限的资源需要分配给更多人,直至最后生活水平回归凄惨的初始状况。
18世纪的启蒙哲学家伏尔泰为奢侈享受辩护,抨击批评者的虚伪,指责他们一边高高在上地反对消费文化,一边享受咖啡等人生美好事物。“难道咖啡豆不需要勤勉的人在阿拉伯半岛的田野采摘?”伏尔泰拿咖啡说事,“来自中国的瓷器和精致易碎的美丽珐琅涂层曾经在无数双手中流转,烧制,再次烧制,上色,描画。这块纯银,经过精雕细刻,或轧平或制作成器皿和浅碟,来自新世界的心脏地带,开采于波托西的地底。整个宇宙都为你效过力,这样你才能洋洋自得地雷霆震怒,高高在上地恶语相向,侮辱为了取悦你而筋疲力尽的世界。”[18]
伏尔泰提供了涓滴效应[19]的早期版本。享受,即我们所称的消费主义,把世界联合起来,因为它创造了就业,催生了贸易和工业。其他人显然认为他的话无凭无据。经济历史学家格雷戈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的解释言简意赅:“生活在1800年的普通人比生活在公元前100 000年的普通人好不到哪里去。说真的,大多数生活在1800年的人比他们的远祖还穷。”[20]整个宇宙并没有像伏尔泰辩称的那样为18世纪巴黎的享乐主义者效力。真相是人类的某些种族受到了奴役,有时甚至会被驱役至死,但自身的物质福利毫无改善。只有一小撮贵族和富裕的资产阶级享受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奢侈品,包括伏尔泰本人。不但大众生活在贫困中,整体经济也不繁荣——1500—1820年,西欧的人均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14%。[21]
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当代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这一切。这些现象所具有的工业化、大规模化和自由主义性质急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大多数人创造了机会。全球化既是剥削的促成手段,也是被验证有效的全球减贫疗法。这一进程势头凶猛,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它不是自然现象,不是进步大长征,也不是地球村。它是政治-经济产物,迫使我们加入
0 评论